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要闻>正文

《蒋勋破解达芬奇之美》——大师笔下的大师(组图)(2015-01-30 14:51:00)

时间:2015-01-30 23:06:42    来源:西北新闻网    浏览次数:46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二十岁的达芬奇在老师的画作上加了两个人物,据说老师从此再也不画画了

  米开朗基罗的画作《卡西纳之役》,创作这幅巨作时,达芬奇正在同一面墙的另一端画《昂加里之役》

    《漩涡与沉思老人素描》,达芬奇创作这幅画时六十一岁,从沉思的老人身上仿佛能看到达芬奇自己的哀伤

  法制晚报讯

  达芬奇,一位集赞誉与争议为一身的天才画家。他一生专注于自己的研究与创作,一生不曾有过商业上的成功,一生不曾计较被太多人了解。从年少时的一鸣惊人到被指控为同性恋,从与米开朗基罗的不愉快交往到临终时的落寞哀伤,我们得以窥见一个真实的达芬奇……

  达芬奇的老师为什么再也不画画了?

  1452年四月十五日凌晨三时,达芬奇诞生于距离佛罗伦萨大约六十英里的一个小村落。母亲是平凡的农家女子,父亲是律师,两人并没有结婚,这个被取名为列奥纳多(Leonardo)的婴儿,后来长大,展现了多样的才华。

  大约在十四岁以前,他都生活在芬奇村,因为父亲是当地著名的律师,因此接受了良好的学校教育。他在有些贵族气的环境下长大,喜欢穿华美的衣服,能够弹奏乐器,喜欢唱歌,喜欢数学研究,也展现了绘画的才能。他把蜥蜴、蛇、蝙蝠拿来解剖,局部切开之后,再以幻想的方式重新组合,蛇有了蝙蝠的翅膀,蝙蝠有了蜥蜴的头。他用素描画下这些组合的动物,结合了科学和艺术的想象。

  大约在十四岁左右,他的父亲发现了他绘画上的才华,带他到佛罗伦萨,送他进入当时著名的韦罗基奥(Verrochio)画室学画。

  1472年,达芬奇二十岁的时候,他的老师韦罗基奥画了这张《耶稣基督受洗图》,并要求达芬奇在画面左下角添加两名天使,这就成了达芬奇传世最早的绘画作品。

  达芬奇在左下角画的两名天使,像俊美的青少年,焕发着精神上的典雅优美,开创了文艺复兴全盛时代人物画的新风格。其中一名正面,双手交握胸前。另一名背面,头部转向右边,脸孔朝上,使画面出现对角线的平衡结构。

  画中的蓝色衣袍,处理出非常细致的光影,转折的衣纹下,表现出背部、腰带、臀部、大腿、膝盖内弯,以及小腿的身体变化,是最早把衣纹光影与人体解剖结合得如此完美的作品。

  达芬奇初试啼声,一鸣惊人,使老师韦罗基奥自叹弗如,民间因此传说,韦罗基奥从此再也不画画了,表示达芬奇已经“青出于蓝,更胜于蓝”!

  这个故事可能有些夸张之处,但是,的确达芬奇没有多久,在绘画上青出于蓝,超越了他的老师,韦罗基奥也把工作坊绘画方面的工作大多交由他处理。

  达芬奇和三名青年被要求出庭答辩有关同性恋的指控

  在这一段期间,达芬奇的父亲也逐渐发达起来,律师的业务越来越繁忙。1469年,达芬奇十七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从芬奇村迁居佛罗伦萨,娶了四名妻子。达芬奇离家,和韦罗基奥同住。从小母亲的缺席,或许对他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使他一生厌恶与女性来往。在他二十岁,结束了长达六年的学徒生涯,可以拥有自己工作室之后,他的身边总是围绕着俊美的男性同伴及学生。这些男性的同伴,可能是他的伴侣,也可能是在艺术的创造、思想的启蒙、科学的探讨上相互激发的精神上与心灵上的互动力量。

  1476年四月至六月间,达芬奇和三名青年,被佛罗伦萨的一个委员会传唤,要求他们出庭答辩有关同性恋的指控。这个案件虽然很快被撤销,但显然对达芬奇此后的思维发生了重大影响,他不但因此设计了许多从监狱逃亡的工具,也在大批的草图中不断对性别的议题做出非常颠覆而且另类的思考,例如《肉身天使》草图,就描绘出了女性肉体而兼具男性特征的图像。

  从个人青少年期的性别困扰出发,达芬奇的思考扩大到人类身体的性别构造,也扩大到对两性与中性的对立或和谐的诸多可能,他在以后绘画中所展现的交错于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形貌魅力,都成为今日艺术美学领域最前卫与现代的议题。

  米开朗基罗对大他二十三岁的达芬奇怒目相向

  1475年诞生在佛罗伦萨的米开朗基罗,比达芬奇小二十三岁。这两位文艺复兴时代的伟大天才,应该在这个当时人口不超过十万的城市有许多相遇的机会。但是,其间达芬奇在米兰居住了十八年,等他五十岁以后回到佛罗伦萨,才有机会与当时大约三十岁的米开朗基罗在一起工作。

  他们同时受佛罗伦萨市政厅的委托,在墙壁上绘画战役图,达芬奇创作以米兰与佛罗伦萨战役为背景的《昂加里之役》,米开朗基罗在墙壁另一端画《卡西纳之役》。

  也许应该是历史性的相遇吧。

  但是,两人相处并不愉快。

  达芬奇身上有许多从小培养起来的优雅,讲究穿着,谈吐举止含蓄内敛,身边总是围绕着俊美的青年男子;而米开朗基罗则脾气暴烈,从小鼻梁折损,相貌黑瘦。达芬奇有着科学家与哲学家的冷静沉着,米开朗基罗则是浪漫诗人的狂烈激情。达芬奇追求着颇为享乐的满足,米开朗基罗对贵族男子的爱几乎升华成为纯精神的美学,他的诗作及情书集都成为情欲转化的作品。

  达芬奇面对青年天才时总是彬彬有礼,善意相待;米开朗基罗则对大他二十三岁的达芬奇怒目相向,嘲笑他不能完成的许多空想。

  他们两人在各自的生命领域中都是巍峨的大山,耸峻广大,他们似乎也无法忍受阻挡自己面前另一座大山的压力。

  在同一个市政大厅中短短的共同工作很快终结了,两人都留下未完成的“战役图”,各自奔赴其他的工作领域。

  他昏迷中问了弟子一句:“我这一生,到底有没有成就什么?”

  达芬奇的晚年,身体衰弱,1514年他接受教皇利奥十世的邀请到罗马,心脏病发作,右臂瘫痪。身体病痛之时,他仍专注于观察“水”,他把种子丢在水中,试图了解水的流向和速度,他又在两条交汇的水流中加入颜色,了解水流运动与融合的关系,他发现水流的力量非常像血液的循环,他也许想到了自己衰弱的心脏,他幻想着:“心脏的血液涨退,如海洋的潮汐。”

  他仍然坚持科学可以是一种诗意的美学。

  1516年,六十四岁的达芬奇画了一张《自画像》。

  比起他在1481年二十九岁的自画像,他的容貌改变了很多。

  他的额头很宽,好像容纳着许多思考,好像在平静下面仍然波涛汹涌。眼眶里深邃又锐利的眼神,好像还饱蓄着热情,对科学探究的好奇,对美的渴望,对生命永不止息的爱与凝视。眼角四周的皱纹,以及深凹的眼窝,都似乎远远超过六十四岁应该有的样子,好像太多沧桑使他早衰了。他的鼻梁挺直,有一种君王般的傲气。从鼻翼两侧延伸下来的法令纹,配合着紧抿的唇角,透露着他坚定的毅力,这样的一张脸,可以经历科学实验中一次一次的失败,却绝不会放弃。

  他长长的头发、长长的胡须梳理得很整齐,一条一条纤细有秩序的波纹,像他曾经描绘过的水波上的光,像他曾经描绘过的麦田中每一丝叶片上闪烁的光。

  他凝视着什么?

  这么深沉的一张脸。他的好朋友瓦萨里在传记里形容:“他脸上的美,使哀伤者得以平静。”

  1517年,六十五岁的达芬奇受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的邀请到法国,准备为这个胸怀大志的国王设计一个理想的城市。他把年轻时为米兰设计的城市蓝图拿出来修改,但越来越沉重的疾病已使他无力工作。


  1518年,住在昂布瓦兹的达芬奇病重垂危,熬过这个艰难的冬天,四月二十三日他写好了遗嘱,五月二日逝世。传记作家夸张地描述他死于国王法兰西斯一世的手臂中,事实上,是他二十七岁的弟子梅尔济伴随他度过最后的时刻。他叮咛弟子慎重处理他一生留下的六千件小纸片上的手稿,那里面包含了五百年来引领人类走向不同领域的科学、哲学和美学的探讨的精华。

  据说,他昏迷中还问了弟子一句:“我这一生,到底有没有成就什么?”

  他在遗嘱中写道:“一日充实,可以安睡;一生充实,可以无悔。”

  基本信息 作者:蒋勋

  定价:49.80元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5年1月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