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要闻>正文

复活的大调(组图)

时间:2015-05-20 22:30: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浏览次数:46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演员们身着古装表演。

  大调第二代传人杨淑华(左一)演唱指导。

  文/本报记者 张永斌 通讯员 林丽 片/本报记者 刘涛

  5月18日上午,在日照滨海社区,石臼街道中盛艺术团正忙着排练大调《梧桐叶落金风送》。大调是鲁南“五大调”之一,是一首多乐段组成的主曲体民歌,仅在日照地区流行,《梧桐叶落金风送》是目前发掘的唯一一首大调曲目。

  排练的共有约40人,披红戴绿,穿戴一新。现场指导的大调第二代传承人杨淑华介绍,民间音乐“大调”与“满江红”“玲玲调”“大寄生草”“淮调”被称为鲁南“五大调”。“五大调”主要流行于郯城、苍山、临沭、莒南、莒县、日照、马头镇等地,不过“大调”仅流行于日照一地。

  “大调”的主要代表作品《梧桐叶落金风送》是唯一流传下来的民间歌曲,作者与年代不详。“大调”属主曲结构,以其中的主题音乐为骨干,其他旋律围绕它不断扩展、变化、重复,形成一首完整的作品。其特点是重复中有变化,变化中有重复,结构严谨,风格统一。

  “《梧桐叶落金风送》属爱情歌曲,主要表现了一对新婚夫妻离别后,妻子思念丈夫的爱情故事。”杨淑华介绍。


  “梧桐叶落金风送/丹桂飘香 海棠花红/是谁家半夜三更/才把那个瑞琴弄/弹琴的人儿呀/全然不顾人地个心伤痛/才郎出后奴的个房中空呀/再要奴地心情好转呀/除非郎他早回家中……”,这便是歌词。

  《山东民间歌曲论述》一书中介绍,鲁西“五大调”的流传历史较长,从《扬州画舫录》中可以看在,乾隆年间已经盛行,大约开始于元明时期。“大调”虽旋律幽雅,历史较长,但由于种种原因,现在传唱的民间艺人较少。1956年,魏占河、王川昆两位音乐界前辈根据日照民间老艺人胡志武的演唱,记录整理了《梧桐叶落金风送》。

  2010年,大调被公布为日照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东港区文体新局正在积极将大调申报山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齐鲁晚报)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