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G20是全球层面的治理构想,APEC则是亚太区域层面的治理努力。前者是全球经济治理顶层设计,后者是亚太区域经济治理协调机制。APEC的运作主要包括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部长级会议、高官会、委员会和工作组、秘书处。其中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作为APEC的核心运作机制自1993年起每年举行一次,成为亚太区域重要的经济治理协调与对话机制。
今年G20峰会强调“共同行动以实现包容和稳健增长”的主题,随后的APEC会议将主题设定为“打造包容性经济,建设更美好世界”。所谓包容性经济可以从多个层面理解:一是实现包容性增长,通过重视(交通和互联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互联互通,城乡共同发展;二是在区域和全球层面倡导开放、包容的多边贸易体制,惠及区域内包括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经济体。
第一个层面的包容强调参与、强调联通、强调改革、强调创新。此次APEC首脑会大概会涉及应对全球经济放缓和寻求经济增长新动力等方面议题。参与、联通、改革与创新,互联网+、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推动可持续增长等议题可能会受到众多关注。
此前,不少亚太国家也表示了对中国经济未来增长态势及其影响的关心。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保持较高增速,为世界经济增长做出重要贡献。目前增速虽有放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在30%以上,仍是拉动区域经济与世界经济的重要“马车”。需要强调的是,增长并非是世界发展的全部,关注质量、关注平等、关注环境的增长将吸引更多的目光。未来的增长将向高科技要质量,向创新要动力。这就需要抓住历史机遇,进行内部结构调整与改革。前不久刚刚结束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面阐释了中国深化改革的诸多重大举措。
同时,伴随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包容性经济也应该是欢迎其他国家共享发展机遇、提高合作水平、共享发展红利的经济。在APEC的框架下讨论推动区域内价值链、全球价值链的深层发展,构建开放型、包容型经济,将有助于共同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第二个层面上谈积极倡议、参与、构建“包容性经济”,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亚太区域经济治理的现状与挑战。亚太区域内经济治理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碎片化”,缺乏整合性机制实现成熟、有序、包容性的高度区域内协调机制。谈亚太区域经济治理与谈东亚区域一体化的欠缺涉及的影响因素相近,归结一下出现诸多特征的主要原因有:域外大国的影响、经济治理机制繁多但安全治理机制严重欠缺、域内各国发展阶段不同。
在APEC的框架下,我们也看到诸多包容性努力,例如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17日在马尼拉接受采访时表示,建设一个高质、全面、平衡、包容的亚太自贸区是亚太经合组织(APEC)所有成员的愿望。至于亚太自贸区的整合力、与其他区域内经济机制的关系、落实推进等具体问题,亟需共同研究、值得期待。17日部长级会议在马尼拉发表声明 “应进一步推进(亚太自贸区)有关工作并进行追求”。
区域内机制整合的离心力涉及国际社会对未来全球经济治理理念的不同认知。发达经济体长期占据全球经济治理的话语权,在全球贸易、投资、金融和服务领域中主导规则制定与治理主动权。然而新兴国家为全球经济治理做出的贡献不容抹煞,发展中国家的权益需要保障。世界需要倾听更具包容性的声音。在美欧发达经济体设置TPP、TTIP等高水准的经济游戏规则之际,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需要有自己的声音。一方面,需要有前瞻性地预期世界未来治理格局的走向,客观决策;另一方面,更要强调倡导建立包容开放的国际规则和国际秩序的重要性,突出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作为全球治理和区域治理重要参与者的客观现实。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与筹建亚投行(AIIB)、丝路基金、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秉持的正是一种包容、对话与开放的心态,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参与进来了,不少欧洲发达经济体也积极响应。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新安全观视野下新兴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制度性权力建构及其路径选择”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CGJ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