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场阅兵是俄罗斯的传统。历史上,红场阅兵多达一百多次,堪称世界之最。1941年11月7日十月革命24周年的阅兵式,是举世闻名的红场阅兵。在德军兵临城下的危急时刻,斯大林照常阅兵,受阅部队随后直接开赴前线。二战后,苏联红场阅兵每年至少两次,分别在5月9日(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和11月7日举行。
苏联解体后,红场阅兵一度叫停。1995年,俄罗斯重新开始纪念胜利日,但为表示与苏联历史拉开距离,叶利钦选择紧邻俯首山胜利纪念碑的库图佐夫大街作为阅兵地点。第二年,俄恢复在红场举行胜利日阅兵式的传统,但不展示重型装备——直到2008年5月9日才再度现身。11月7日的红场阅兵则直到2005年才恢复,纪念主题由“十月革命节”改为“军人荣誉日”。
对于2008年胜利日阅兵恢复“苏联标准”,《俄罗斯商业咨询日报》曾报道说,执意在阅兵式中引入装甲军备的并非军方,而是国家领导人。该报援引俄专家的话称:“我们在(上世纪)90年代放弃阅兵式,是因为苏联价值观被贬损得一无是处。如今,政府试图重燃国民的大国自豪感。”因此,从苏联国歌到军工综合体,只要与昔日强大军力扯得上关系的,都有了用武之地。
俄罗斯的大阅兵从来都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对俄罗斯人来说,红场大阅兵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例行仪式或可有可无的“政治习俗”,而是国之大事,蕴涵着强烈的民族意志和丰厚的政治内容。2010年胜利日期间,梅德韦杰夫以及其他俄高官曾不断抱怨一些国家诋毁苏联的二战贡献。
无论是苏联还是俄罗斯,红场阅兵都承载着回顾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历程、展示国家实力和人民尊严、表达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等使命。自然,俄罗斯的大阅兵常常被外界解读为“展示肌肉”,被西方媒体指责为“炫耀武力”。但俄罗斯我行我素。
俄罗斯去年5月9日的阅兵令世界印象深刻。红场上整齐的士兵方阵和《牢不可破的联盟》的雄壮旋律,似乎是在警告西方,俄罗斯有实力保卫自己的利益。阅兵结束后,普京飞赴克里米亚半岛,参加塞瓦斯托波尔军港举行的俄黑海舰队阅舰式。(环球时报驻俄罗斯特约记者 汪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