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有很多苏军烈士纪念碑,我们曾参观过绥芬河、东宁、牡丹江的苏军烈士纪念碑。中国政府和人民对这些纪念碑保护得非常好,周围环境优雅,打扫得干干净净,每年都有人献花。当地政府还邀请俄罗斯老战士去中国参加纪念活动。”
在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来临之际,符拉迪沃斯托克市第一列琴斯基区老战士协会副主席科诺瓦洛夫和记者聊起当年自己赴华对日参战的经历时显得有些激动。
科诺瓦洛夫说,第一列琴斯基区80%的老战士二战时都曾赴华参加对日作战。如今还在世的老战士所剩不多,年龄最小的也已88岁了。
与科诺瓦洛夫一同前往中国的还有他的三个好朋友,但在吉林省的一场战斗中他们都牺牲了,只有科诺瓦洛夫一个人回到了祖国。“中国人民到现在还记得苏军在二战时作出的贡献,尊敬苏军。我感到欣慰的是,如今俄中两个‘邻居’依然保持着友好关系。”
整整70年过去了,现年92岁高龄的科诺瓦洛夫声音洪亮,看上去很健康。他指着一张照片告诉记者:“这是二战65周年的纪念照,当时我还被邀请去了莫斯科红场。”
记者敲响另外一名老战士多尼奇的家门时,来开门的是多尼奇的女儿。她特意从外面赶回家给92岁高龄、听力有些缺失的老父亲做“翻译”。
女儿说,听说中国记者要采访他的赴华对日作战经历,多尼奇激动得失眠了,早上不到6点就起来穿上挂满勋章的军服等待记者到来。
多尼奇把记者请到了布置精细的小客厅,茶几上摆满了巧克力和水果,还有一瓶俄制伏特加。
“我记得解放哈尔滨之后,中国人在一周之内就给苏军战士做了许多新军服,让红军可以换洗。当时,哈尔滨道路上几乎还没有汽车,都是人力车。我们坐车去办事,中国车夫都不要钱。我的战友到商店里买日用品,售货员总是‘送礼’给苏军。这些都让我们非常感动,中国人当时对苏军非常友好。”
多尼奇告诉记者,从中国回去之后,他兴奋地赶到西伯利亚父母家报平安。直到那时才得知,作为军人的父亲也去了中国参加了对日作战,而父亲也同样不知道自己的儿子也曾经在中国作战。(朱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