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们,保密无小事,军嫂也有责,当心‘第三只眼’盯上您……”3月上旬以来,第20集团军某旅官兵家属打开手机微信,都会收到这样的提示信息。编发这些信息的,是该旅新上岗的手机网络保密监督员。
近期,该旅野外驻训、国际维和、军事演习等各项工作相继展开。部队什么时候走、去哪里、去多久……官兵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家属们的心,也成了大家在微信群里热聊的话题,不少军嫂发微信交流:“听说下周一就要去××演习了,往年这时都会出现倒春寒,还是让他带上毛衣毛裤好。”“再有半月维和部队该启程了,姐妹们给老公准备了哪些东西,晒出来分享借鉴一下。”
听说这些微信留言,该旅领导马上警觉起来:家属们聊的虽然都是生活琐事,但部分内容有失泄密隐患。翻看微信群,里面活跃的微信用户有50多人,大部分是军人家属,也有少数现役官兵,还有个别营区附近的居民商贩。调查发现,他们大多是通过绑定手机号、QQ号联系到一起的,也有通过微信自带的“摇一摇”“附近的人”等功能进入。
“微信是信息时代的新事物,既要消除泄密隐患,也不能一禁了之!”该旅党委通过专题分析统一了思想认识,要靠加强管理和监督堵塞这个安全漏洞。他们一方面将网络防间保密教育向家属延伸,让广大官兵和家属认识到微博、微信等平台背后的安全隐患,增强保密意识。另一方面,他们安排专人担任微信圈保密监督员,及时消除失泄密隐患。
干部科科长周鹏的家属韩琳被聘请为网络安全监督员后,每天上网第一件事便是留言提醒家属们哪些不该说。有段时间,微信群里经常有陌生人打听部队内部情况。韩琳核实身份发现对方不是军属,立即提醒其他人不要上当受骗,并将陌生人踢出微信群,与此同时将有关线索报给旅保卫部门,防止了泄密事件发生。
该旅领导告诉记者:“网络安全监管难,我们目前只是做了一些尝试,下一步还要从制度上、技术上堵塞漏洞。”本报特约记者 杨西河 通讯员 张宝奇 王 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