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正文

吉林:互联网与农业“联姻”扩大发展空间

时间:2015-03-12 21:26:50    来源:西北新闻网    浏览次数:46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地头到餐桌,农村到城市,一“网”互联。农业大省吉林不断推动农业与互联网联姻,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由“二道贩子”变为全球客户,互联网渐成吉林省农业生产重要发展引擎,更为农业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别看开张时间不长,我现在每个月能卖出1000多斤黑木耳,还认识了不少回头客,销售量一直往上涨。”提起去年十月才开张的网店,吉林省蛟河市黄松甸镇的木耳经销商李佳珍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黄松甸镇出产的黑木耳远近闻名,市场销路也不错,但李佳珍一直觉得“不够劲”:网上的市场那么大,为啥不能把黑木耳卖到网上?憋着一股劲,李佳珍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开店、扩展市场、树立品牌等一系列步骤,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源源不断,木耳最远卖到了台湾。

  说起“黄金玉米带”“长白林海”“黑土地”,很多人会想到东北地区甚至吉林,“黄金玉米带”一度成为吉林代名词,但好酒也怕巷子深。从过去农产品卖给当地的“二道贩子”到现在的互联网上找“婆家”,吉林省优质农产品终于找到了巨大发展空间。

  在淘宝网的特色中国·吉林馆里,人参、核桃、松子以及大酱、冷面等吉林特产都受到了买家的欢迎。据统计,截至2014年末,淘宝特色中国·吉林馆开馆仅3个月,累计入驻商家700余个,上线产品品种3万余个,累计销售大米、杂粮杂豆、长白山山珍等逾100万件,总成交额超亿元。

  认识到互联网经济引领辐射效应,吉林省要求各地加快实施“宽带吉林”工程,推进光纤入户,鼓励发展4G,提升行政村宽带接入能力。“支持互联网与农业融合发展,应用‘可追溯’技术,增强农产品信息透明度。”今后还将支持电子商务进农村,让更多更好的吉林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售到全国各地、走进千家万户。

  由于互联网与农业的联姻,吉林省优质农产品的品牌建设逐步走向正轨。以吉林大米为例,据淘宝网吉林大米馆统计,自去年4月8日吉林大米馆上线以来,成交笔数6.8万单,共销售大米510吨,销量居全网大米之首。“吉林普通大米平均售价由2013年每斤2.7元提高到现在的每斤3元,中高端大米均价提高到3元以上。”吉林省粮食局局长韩福春说。

  先进的网络技术也在田间地头遍地开花。在吉林省,农民在自己农田通过拨打手机测土配方施肥平台号码,系统就能通过自动完成手机定位、自动回复短信的方式,实现对农民的施肥指导。

  吉林省自2004年逐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十年时间摸清了全省大部分土壤的明细账。“政府给土壤‘号脉’、开处方,我们企业就相当于开药店,根据配方配制化肥,让农民来我们这里抓药。”吉林省隆源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国臣说。

  吉林省农科院研究员万发仁告诉记者,吉林省相关部门正开展“农业微信公共平台开发与应用”“物联网农业应用技术”“农业数据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等相关课题展开研究和培训,以推进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和基于云计算的农业数据资源开发。(记者齐海山、王昊飞、刘硕)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