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新疆北屯1月10日电 (记者 杨东)下216国道向南行,笔直幽深路两旁的空地里,时不时地矗立一座铜雕,在皑皑白雪和湛蓝天空的映衬下,格外夺目。同行的北屯新闻中心副主任李洪君告诉记者,这些雕塑均由国内雕塑界知名艺术家创作。其中“五人策马风驰电掣”的组雕,根据真人真事创作——冲在最前头哈萨克小伙的原型,是一八一团的退休职工胡达拜尔……
此间1月10日,记者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市一八一团采访,在团部光明小区粉色楼4单元301号房间,见到了胡达拜尔一家。
胡达拜尔今年86岁,鹤发童颜,胡须飘逸,双目炯炯,身体硬朗,声如洪钟;阳光直射在老人身上,犹如铜雕……老伴、儿子、儿媳妇、孙子、亲戚家的孩子——干净整洁的居室,和谐幸福的三代之家……
老人边回忆边用汉语讲述,时不时地辅以手势,儿子胡拥军充当翻译。
胡达拜尔小时候有记忆起从没见过爸爸。长大后妈妈告诉他,土匪拉爸爸入伙,爸爸谢绝了,被土匪逼死。胡达拜尔六岁时就给富家老爷放牧,风里来雨里去,经常饥寒交加挨打受气,对土匪和老爷十分憎恨。1952年,解放军剿匪轻骑兵来到清河。熟悉这里山岭沟壑的胡达拜尔主动要求当向导,为彻底剿灭土匪立下功劳——铜雕于2014年秋落成,以写实手法表现了在胡达拜尔的导引下,解放军剿匪官兵高举红旗挥舞大刀奋勇向前……
后来,剿匪部队的一部分人马就地复员组建了一八一团,吸纳胡达拜尔成为该团的职工,分配到别克多克牧场,一边放牧一边巡逻……
别克多克在现中哈边境三号界碑52公里边境线的“三号沟”草场,20多万亩,承载15万只羊,供30多户牧民夏季放牧;5月初到月底从冬牧场出发,赶着羊15天,行171公里牧道方到目的地,9月初到月底回到冬草场;稍晚些,大雪封山,草场与世隔绝,只有飞鸟能够进去。
胡达拜尔的牧点紧傍三号界碑,仅有一家人与他最近,相距5公里——几个月见不到一个人说不上一句话是常事……转场出发之前,带足米面油盐、土豆萝卜之类的菜和火柴,漫长5个月的夏季,每两个月才能回到团部取运一次生活用品。草青连天,松柏苍翠,景色迷人,牧民对此早已司空见惯,不以为然;一些细微如丝的变化却能高度警觉倍加关注,如陌生的声音、身影、痕迹,风云变化,牲畜的病疫……
1971年大儿子出生,胡达拜尔给他起了哈萨克名字“珠玛别克(星期五出生的男子汉)”和汉名字“胡拥军”——从上小学到现在(身份证),他的名字一直叫“胡拥军”,只有家人知道他还有个哈萨克名字“珠玛别克”。
胡达拜尔1984年退休——子承父业,胡拥军来到三号界碑沿线放牧巡逻,续写戍边新篇章。
在马背上长大,胡拥军熟悉深山的一草一木,了解牧区的一山一云。看天色可知哪里有雨,看雨量知道哪时会发生泥石流,提早防备就会躲过灾难。最难对付的是棕熊和狼,常常遭到它们的突然袭击;最多年份,被狼袭击损失6只羊,被熊袭击损失2匹马、9头牛。最难防猎采国家明令保护的珍稀动植物者。有一年遭遇了5个偷猎者,胡拥军内心恐慌却努力沉着应对,酒肉稳住他们,寻找机会抽身向边防公安报告,为国家挽回了损失……
有一年9月初,牧民陆续向山下转场,他却一人骑马沿国界最后巡视一遍,发现铁丝网有多处被动物损毁,一一修复,回到牧点,大雪突降,直到雪停20天后才迎来了搭救他的亲人……2016年6月16日,胡拥军在三号界碑附近巡逻,遭遇雪崩,所幸躲得快……
“当年,部队问我爸乐不乐意参军。爸说更愿意在山里放牧。于是,爸爸被吸纳到一八一团当牧工。后来,爸爸为没参军后悔,给我起名‘胡拥军’;原本我也有机会参军,爸爸退休,为了接替爸爸,没能如愿——全家寄希望于弟弟木哈买提参军。天随人愿,弟弟考入军校毕业分到边防某部,现在40岁,任副大队长啦!”胡拥军如是说,引得爸爸和妈妈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