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龚晨、朱宛玲):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既是中国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企业发展壮大、建成世界一流的需要。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们对中国企业如何借政策东风扬帆出海,在国际竞争中发展壮大等指出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中国企业走出去越来越多,步伐越来越大,规模越来越大,行业越来越广,走出去整体来说是好的,社会影响好,经济效益也不错,对我们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影响力的增加起到的作用是正面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行监事梅兴保认为,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情况下,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必然要求,金融方面的改革也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重大利好:“特别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正在加快,这为企业走出去打开了一个重要的政策闸门。因为结算更方便了。现在我们又设立了‘丝路基金’,对在丝绸之路上的企业走出去又是重大利好。”
借政策支持和金融环境利好的东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雄心勃勃地表示,在国内做“大哥”不是中国移动的目标,打造国际性大企业才是发展之道:“我们运营商也在积极探索走出去的道路。尤其像中国移动这样世界数一数二的大运营商,应该是一个国际性的企业。前几年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我们到巴基斯坦、泰国进行了投资,今后这个路子会越走越宽。”
但是,有政策利好和发展机遇,企业走出去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电力是我国优势产业,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化解国内产能过剩。全国政协委员、国电集团原总经理朱永芃认为,中国电力工业走出去时间短,对国际规则还不熟悉,还需要积累经验:“电力工业对于国际的游戏规则、国际市场还没有完全掌握,我们的人脉关系积累的也不多,我们的经验还是有限的。但是不能因为暂时的失误和困难就停止步伐。”
中电建设集团原董事长范集湘认为,企业走出去需要政府的顶层设计做支持。他建议,应该从三个方面为企业保驾护航:“第一,政府要引领中国企业走出去。要实行负面清单制度,什么样的企业具备走出去的基本条件。第二,中国政府支持企业走出去的部门比较多,无法形成国家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活力。走出去的业务要明确一个部门主管,相关部门进行协管。另外,中国政府要梳理支持自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中国企业和西方企业的竞争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全国政协委员、国资委原副主任黄淑和认为,中国企业不走出去,永远做不了世界一流。市场化、国际化不管是对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来说都非常重要。他认为全社会要营造一种氛围:不管是什么所有制企业的国际化,只要条件具备,都应该获得支持。
实际上,企业走出去对中国经济增长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认为,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国际化和走出去是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新常态下有压力,也促使我们去考虑新的增长领域。另外,中国市场增长有限,走出去海阔天空。我们(联想)国际化发展的非常好,三分之二的业务在海外。去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电脑行业增长更放缓,以往要裁减员工,实际上去年在中国增加了3000名员工,因为我们的国际业务增长的快,年增长率在欧美市场达到40%到50%。国际化是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很好的驱动力。”
谈到民营企业对走出去的期望,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认为,国家层面可以为民营企业站台,扶上马走一程:“像我们在希腊一个老机场改造项目,是克强总理访问期间批下的项目。会上总理再三问,新政府上台有没有影响。不仅仅是中国,每次美国总统访华,跟着的都是企业家,国家的利益跟企业利益是紧密相连的。领导人出访,给企业尤其对民营企业背书有用,复星是受益者,希望国家多为民营企业站站台,使民营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做到更好。”
在企业走出去投融资的过程中,除了对自身竞争力要有清晰的判断外,还需要评估投资国风险。中国银行监事梅兴保委员认为,只要我们有优势,中国企业走出的道路就会越来越顺:“有些国家因为地缘政治的影响或领导人的更迭造成项目暂停。在外投融资要评估国别风险。我们国家的地位和影响越来越大,我们有实力,有技术能力,‘酒香不怕巷子深’,我们国家有全方位一体化的优势就不用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