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记者彭延媛):国际奥委会2022年冬奥会评估团成员目前全部抵京。从24日开始,他们将开启在京张两地的评估考察。对北京而言,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接受IOC申奥评估团的实地考察了——上一次,还是在2001年、北京申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的时候。那么,14年后,北京和国奥会的申奥考察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随着评估委员会主席茹科夫抵达北京,国际奥委会对北京和张家口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评估考察工作24日正式展开。对北京这个成功申办并举办过夏季奥运会的城市来说,迎接国际奥委会的考察并不是一次全新的经历,而是已经具备相当的经验。参与过两次迎接申奥评估工作的北京冬奥申委新闻发言人王惠表示,就考察内容来说,这次和上次没有什么不同:“那次考察和这一次相比,内容、范围和方式应该说没有什么差别。当时他们也是来了之后听取我们的陈述,然后去实地考察竞赛场馆、非竞赛场馆,提出问题,请我们回答。这些都是一样的。”
北京迎接的这两次申奥评估考察,《北京晚报》资深体育记者孔宁都参与报道了。时隔14年,他也有和王惠相似的感受:“上次他们关注你这个城市的运转能力、体育方面的能力,从技术方面看你能不能举办奥运会——设施、交通、接待能力。这一次,他们也是考察这些方面,只不过现在是申办冬奥会。”
不过,和14年前相比,这次的申奥考察是在国际奥委会推出了“2020改革议程”的背景之下进行的。王惠说:“不同的地方在于,这是国际奥委会推出2020改革议程以后第一次到申办城市来考察。我们感觉到,他们的工作作风更严谨,也更强调节俭。比如说,他们这次提前把行程单都给了我们,严格按照行程单安排;开会的酒店、住的房间、使用的设施都有严格规定,不许超标准。他们开会时用的一些家具——会议桌、会议椅,都是自己从洛桑带来的,不用当地提供。”
孔宁认为,不同的地方还在于:如今,国际奥委会对北京的了解比14年前大大加深了:“我感觉,上一次的评估团很多人是第一次到中国,第一次到北京,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变化可能有过耳闻,但眼见为实的机会并不多。我觉得,北京当时的情况对他们触动是非常大的。这一次呢,感觉评估团当中不光是茹科夫,很多人可能不止一次来过上海或中国其他城市,通过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很多比赛,他们来到北京也不止一次了。这是我们自信的源泉之一。”
那么,14年后的北京呢?王惠说:“这次和上次一样,我们都表现了北京的决心和信心。而且,中国人认真负责的态度上次申办时已给国际奥委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次呢,我们已经有了2008年办奥运会的经验,当时给全世界也展示了很好的形象。所以,我认为国际奥委会对我们的办赛经验、基础设施、接待能力都是非常放心的。不过这次是申办冬奥会,我想他们对场地的考察,以及一些冬奥会特性的要求可能更加细致。”
在北京期间,评估委员会将听取北京冬奥申委14个主题的陈述,实地考察北京、延庆、张家口3个赛区的竞赛和非竞赛场馆。28日结束考察后,他们将综合审阅《申办报告》和评估考察情况,形成《评估报告》上报国际奥委会,并于6月初反馈给候选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