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独家原创>正文

农业部长:确保耕地保有量在18亿亩以上

时间:2015-05-27 22:49: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浏览次数:46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中新网5月27日电 据农业部网站消息,农业部长韩长斌今日表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严控新增建设占用耕地,确保耕地保有量在18亿亩以上,确保基本农田不低于15.6亿亩。

  《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今日正式发布,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就此回答记者提问。

  以下为答问全文:

  记者:在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出台这样一个《规划》,其背景是什么?

  韩长赋:近年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农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十一连增”,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新进展。但是,我国农业发展也面临巨大挑战,水土资源约束日益趋紧,农业面源污染加重,农业生态系统退化明显,水土资源管理、生态补偿等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十分紧迫。当前,人民群众对资源环境保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更加期待,主要农产品连年增产,国际农产品市场供给充足,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技术模式不断集成创新,农村改革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备了良好的基础。

  “农为邦本”。“三农”是国家稳定和安全的重要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可持续,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另一方面,要确保我国农业资源永续利用,给子孙后代留下良田沃土、青山绿水。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可持续发展。按照国务院部署,农业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林业局等部门,在深入基层调研、组织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共同编制了《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接下来,农业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抓好贯彻、组织好实施。

  记者:为什么《规划》被称为是一个“纲领性文件”?请为我们描绘一下,未来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蓝图是什么样的?

  韩长赋:《规划》对未来一个时期农业可持续发展做了整体的宏观设计,既有时间表,又有路线图;既有阶段性目标,又有区域性布局。

  首先,《规划》明确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指导思想:就是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产能为本、保育优先、创新驱动、依法治理、惠及民生、保障安全的指导方针,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农业,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依靠拼资源消耗、拼农资投入、拼生态环境的粗放经营,尽快转到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的集约经营上来”。基本原则五条:就是要坚持生产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坚持创新驱动与依法治理相协同;坚持当前治理与长期保护相统一;坚持试点先行与示范推广相统筹;坚持市场机制与政府引导相结合。

  其次,《规划》描绘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蓝图,也是发展目标。这就是:到2020年,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初步成效,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取得积极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结构更加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农业资源保护水平与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森林、草原、湖泊、湿地等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有效恢复和增强,生物多样性衰减速度逐步减缓。到2030年,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供给保障有力、资源利用高效、产地环境良好、生态系统稳定、农民生活富裕、田园风光优美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基本确立。

  要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关键是要合理规划区域布局,梯次推进,分类施策。《规划》要求根据各地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综合考虑各地农业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生态类型和发展基础等因素,将全国划分为优化发展区、适度发展区和保护发展区。按照因地制宜、梯次推进、分类施策的原则,确定不同区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和重点。其中,优化发展区包括东北区、黄淮海区、长江中下游区和华南区,是我国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农业生产条件好、潜力大,但也存在水土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资源循环利用程度不高等问题。要坚持生产优先、兼顾生态、种养结合,在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的前提下,保护好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生产稳定发展、资源永续利用、生态环境友好。适度发展区包括西北及长城沿线区、西南区,农业生产特色鲜明,但生态脆弱,水土配置错位,资源性和工程性缺水严重,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限,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要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立足资源环境禀赋,发挥优势、扬长避短,适度挖掘潜力、集约节约、有序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发展区包括青藏区和海洋渔业区,在生态保护与建设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青藏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高原特色农业资源丰富,但生态十分脆弱。海洋渔业区发展较快,也存在着渔业资源衰退、污染突出的问题。要坚持保护优先、限制开发,适度发展生态产业和特色产业,让草原、海洋等资源得到休养生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记者:《规划》提出了阶段性发展目标,请问我们如何来实现?

  韩长赋:根据《规划》,未来一个时期,我们要重点推进和完成五项主要任务:

  一是优化发展布局,稳定提升农业产能。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按照“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逐步建立起农业生产力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农业生产新格局。加强农业生产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力争在种业和资源高效利用等技术领域率先突破。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优化调整种养业结构,促进种养循环、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因地制宜推广节水、节肥、节药等节约型农业技术,以及“稻鱼共生”、“猪沼果”、林下经济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二是保护耕地资源,促进农田永续利用。稳定耕地面积。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严控新增建设占用耕地,确保耕地保有量在18亿亩以上,确保基本农田不低于15.6亿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坚持耕地占补平衡数量与质量并重,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提升耕地质量。采取深耕深松、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土壤改良方式,增加土壤有机质,提升土壤肥力。恢复和培育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养分健康循环通道,促进农业废弃物和环境有机物分解。适度退减耕地。依据国务院批准的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对不适宜耕种的“不稳定耕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有条件的地方实行林草结合,增加植被盖度。

  三是节约高效用水,保障农业用水安全。实施水资源红线管理。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推进地表水过度利用和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适度退减灌溉面积。推广节水灌溉。分区域规模化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加快农业高效节水体系建设。发展节水农业,加大粮食主产区、严重缺水区和生态脆弱地区的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力度。发展雨养农业。在半干旱、半湿润偏旱区建设农田集雨、集雨窖等设施,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开展粮草轮作、带状种植,推进种养结合。在水土流失易发地区,扩大保护性耕作面积。

  四是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农业农村环境。防治农田污染。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打好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提高使用效率,“十三五”期末实现化肥农药用量零增长,减少农业内源性污染。综合治理养殖污染。支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开展标准化改造和建设,提高畜禽粪污收集和处理机械化水平,实施雨污分流、粪污资源化利用,控制畜禽养殖污染排放。改善农村环境。科学编制村庄整治规划,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保护饮用水水源,加强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加快构建农村清洁能源体系。

  五是修复农业生态,提升生态功能。增强林业生态功能。按照“西治、东扩、北休、南提”的思路,加快西部防沙治沙步伐,扩展东部林业发展的空间和内涵,开展北方天然林休养生息,提高南方林业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林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生态功能。保护草原生态。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推进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和草原防灾减灾。恢复水生生态系统。采取流域内节水、适度引水和调水、利用再生水等措施,增加重要湿地和河湖生态水量,实现河湖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畜禽遗传资源和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加大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开展濒危动植物物种专项救护,完善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测预警体系,遏制生物多样性减退速度。

  为完成以上五项重点建设任务,我们将以最急需、最关键、最薄弱的环节和领域为重点,统筹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和财政资金,调整盘活财政支农存量资金,安排增量资金,积极引导带动地方和社会投入,同时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全面夯实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一是水土资源保护工程,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水土保持与坡耕地改造项目、高效节水项目、地表水过度开发和地下水超采区治理项目、农业资源监测项目。

  二是农业农村环境治理工程,包括畜禽粪污综合治理项目、化肥农药氮磷控源治理项目、农膜和农药包装物回收利用项目、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三是农业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包括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项目、草原保护与建设项目、石漠化治理项目、湿地保护项目、水域生态修复项目、农业生物资源保护项目。

  四是试验示范工程,包括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项目等。

  记者:农业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长期战略,请问我们准备采取哪些措施来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韩长赋:今后一个阶段,我们将主要采取七项措施来保障《规划》实施。

  首先,强化法制保障。研究制修订土壤污染防治法以及耕地质量保护、黑土地保护、农药管理、肥料管理、基本草原保护、农业环境监测、农田废旧地膜综合治理、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农业野生植物保护等法规规章。完善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法规体系,健全农业各产业节能规范、节能减排标准体系。制修订耕地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膜、饲料添加剂重金属含量等标准,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提供依据。

  其次,加大执法与监督力度。健全执法队伍,整合执法力量,改善执法条件。落实农业资源保护、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等各类法律法规,加强跨行政区资源环境合作执法和部门联动执法,依法严惩农业资源环境违法行为。开展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效果的监测与督察,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及损害赔偿制度,加强审计监督。

  第三,深化改革创新。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民家庭经营主体地位,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市场化资源配置机制,建立健全农业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引导全社会树立勤俭节约、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改变不合理的消费和生活方式。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和监督作用,保障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广泛动员公众、非政府组织参与保护与监督。

  第四,完善扶持政策。健全农业可持续发展投入保障体系,推动投资方向由生产领域向生产与生态并重转变,投资重点向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倾斜。继续实施并健全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测土配方施肥、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农机具购置补贴、动物疫病防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补助、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等政策。支持优化粮饲种植结构,开展青贮玉米和苜蓿种植、粮豆粮草轮作;支持秸秆还田、深耕深松、生物炭改良土壤、积造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支持推广使用高标准农膜,开展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再利用。

  第五,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加强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在种业创新、耕地地力提升、化学肥料农药减施、高效节水、农田生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环境治理、气候变化、草原生态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修复等方面推动协同攻关,组织实施好相关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平台,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积极探索“项目+基地+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生产单位+龙头企业”等现代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转化模式。依托农业科研、推广项目和人才培训工程,加强资源环境保护领域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借助多双边和区域合作机制,加强国内农业资源环境与生态等方面的农业科技交流合作,加大国外先进环境治理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力度。

  第六,用好国际市场和资源。依据国内资源环境承载力、生产潜能和农产品需求,确定合理的自给率目标和农产品进口优先序,合理安排进口品种和数量,把握好进口节奏,保持国内市场稳定,缓解国内资源环境压力。提升对外开放质量,加强对外农业合作,引导企业投资境外农业,提高国际影响力。

  第七,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有关部门参加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部门协调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和沟通协调,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形成部门合力。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创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将耕地红线、资源利用与节约、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纳入地方各级政府绩效考核范围。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