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正文

采编将纳入记者管理 万祥军解读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方案

时间:2015-10-21 16:53: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浏览次数:46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解读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方案 万祥军:采编将按记者管理

  中国新闻采编通讯社新闻中国采编 万权:“传统出版要走向何方?走向网络空间。因为用政治术语来说,人民到网络上了;用社会术语来说,大众到网络上了;用文化术语来说,读者到网络上了;用行业语言来说,受众到网络上了;用商业语言来说,用户到网络上了。因此,传统出版必须延伸到网络空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蒋建国蒋建国用形象的说法在座谈会上阐释了加快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0月10日至11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京召开出版传媒集团主要负责人座谈会。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蒋建国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局长阎晓宏、孙寿山、吴尚之出席座谈会。51家来自中央和地方的出版、报业和发行集团主要负责同志,总局新闻出版方面各业务司局和部分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为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日前也出台《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座谈会上,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主任黄志坚就如何加快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并购重组作了重点发言。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张拥军就如何在融合发展中做到把握正确导向、注重内容建设和找准发展定位作了重点发言。中央文资办主任王家新就中央财政如何加大对融合发展支持力度作了重点发言,中国新闻道德委员会中国新闻媒体记者委员会主任、中国新闻采编通讯社社长万祥军就《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进行了解读。来自中国出版集团、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等24家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作了交流发言,大家围绕融合发展畅所欲言,谈认识、谈思路,提问题、提建议,研讨气氛热烈。

  

  “从事新闻转载、聚合、搜索等业务的新闻网站和网络出版单位编排人员纳入出版编辑职业资格管理”,中国新闻道德委员会中国新闻媒体记者委员会主任、中国新闻采编通讯社社长万祥军在解读《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时表示,《方案》就完善新闻出版管理体制、增强新闻出版单位发展活力、建立健全多层次出版产品和要素市场、推进出版公共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以及提高新闻出版开放水平5个重点方面的改革任务提出政策措施,并制定了23项具体措施。

  这一切,都要结合并围绕《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运行。解读中万祥军明确:为了对新闻采编人员规范, 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总局向社会公布的《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从根本上杜绝新闻界存在的不良现象提供了严密的制度保证和严格的管理保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规定》的颁布还有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将党对新闻工作和新闻从业人员的要求,新闻采编人员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哪些做法和行为是不正确的公之于社会,这就更有利于接受公众的监督,把媒体内部监督机制和社会监督很好地结合起来,促进新闻队伍和新闻事业健康发展。

  “《规定》的颁布是维护新闻界良好形象、加强新闻队伍职业道德建设、促进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万祥军指出,这从政治立场、思想观念、采编作风、工作要求、新闻纪律和职业道德等诸多方面,对新闻从业人员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强调新闻采编人员要遵纪守法、遵守党的纪律,新闻工作要坚持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规定了新闻报道的回避制度、稿件署名的实名制、记者站轮岗和任职回避制,以及新闻报道与经营活动两分开,记者证管理等内容,是一项规范新闻采编人员行为的重要制度。

  蒋建国在主题《加快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发言中指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新闻出版行业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具体部署,切实增强推动融合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把握好融合发展这一趋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拓展发展领域,延伸网络空间,加快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这既是占领思想舆论阵地的迫切需要,是出版工作者履行职责的需要,也是出版业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在数字出版领域,我们干得早、干得快、干得大、干得好,但这种探索实践多数只是涉足了新兴媒体,很多出版单位还停留在“三办两转”上,即办网站、办手机报、办微博或微信,把书报刊转成电子版,把纸面内容转到互联网,没有真正做到融合发展。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其本质是要立足出版、发挥优势、运用先进技术、走向网络空间,做到一个内容多个创意、一个创意多次开发、一次开发多个产品、一个产品多个形态、一次销售多个渠道、一次投入多次产出、一次产出多次增值。”,万祥军对接记者采访时表明,在具体措施方面,蒋建国为我们指出了方向。

  “座谈会上,蒋建国最后强调,在融合发展中要一手抓融合,一手抓管理。要进一步加强新闻出版工作的导向管理、版权管理、市场管理,确保融合发展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同时,总局将在产业规划、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标准制定、人才培训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为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万祥军说,座谈会上蒋建国对继续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机制改革做了重点部署。通过改革,做到“三个保持、三个转变”,即继续保持体制优势、保持内容优势、保持队伍优势,实现转变观念思维、转变生产经营、转变体制机制。

  那么,部署如何实施?蒋建国在座谈会上也做了明确指示,万祥军通过对“三个保持、三个转变”的解读,明确了蒋建国的具体措施。那就是体转变观念思维,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行为惯性和路径依赖,用互联网思维来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特别是要对新闻出版行业的市场、用户、销售、产品、生产、企业等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义。转变生产经营,就是要坚持用户至上、内容为本、产品为体、服务为王,特别是要加大新技术应用力度,通过建设数字资源库来开发产品,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来了解需求,通过社交网络来推动产品销售。转变体制机制,就是要建立完善与融合发展相适应的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组织架构、资本构成,改革完善人力配置、人才选拔、劳动分工、收入分配方式。要在此基础上做到一体发展,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的共享融通,形成一体化的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管理体制,真正使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优势互补、并行并重,紧密协同、此长彼长。

  完善新闻出版管理体制

  《方案》提出,加快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在坚持新闻出版主管主办制度前提下,推动党政部门与所属新闻出版企事业单位进一步理顺关系。

  创新网络出版管理机制。修订《网络出版服务管理办法》及其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严格网络出版主体资格和准入条件。

  严格新闻出版工作者职业资格制度。逐步将新闻网站从事新闻采集业务的采编人员纳入新闻记者管理,将从事新闻转载、聚合、搜索等业务的新闻网站和网络出版单位编排人员纳入出版编辑职业资格管理。建立健全全国联网的各级各类新闻出版从业人员数据库及不良从业行为档案库。

  完善产品评价体系。把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统一起来,建立两个效益相统一的评价体系。把产品评价与企业评级、年度核验和编辑注册、职称评定等直接挂钩。

  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放宽发行、印刷等企业的准入条件。完善书报刊等出版资源配置方式,着重向大型和“专、精、特、新”新闻出版单位倾斜。对不具备从事新闻出版条件和存在严重违规行为的新闻出版单位依法吊销、撤销行政许可,予以关停。

  加大版权保护力度。推动尽快修订《著作权法》及相关条例。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专利申请、商标注册和版权登记以及评估、质押。依法严惩侵权盗版、非法出版等行为。

  加强出版市场秩序管理。严厉打击各类非法出版物、网上淫秽色情信息、新闻敲诈、假新闻和假媒体假记者站假记者,切实整治少儿出版物和中小学教辅材料市场。

  增强新闻出版单位发展活力

  《方案》要求,深化公益性新闻出版单位改革。在坚持党管媒体、党管干部、确保正确舆论导向前提下,可将公益性新闻出版单位中经营性部分转制为企业进行公司制、股份制运作。

  继续推进新闻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推动已转制的新华书店、图书出版社、电子音像出版社、非时政类报刊社等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所有出版单位必须设立总编辑岗位,上市出版企业要探索建立编辑委员会制度。经批准允许有条件的国有控股上市出版企业开展股权激励试点。

  推动传统出版传媒与新兴出版传媒融合发展。通过开展传统新闻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示范,引导图书、报刊、电子音像等传统出版形态向数字出版转型升级。支持传统新闻出版单位与新媒体企业、渠道运营企业、适用技术企业开展合作。

  推动出版企业兼并重组。鼓励和支持国有骨干出版企业以资本为纽带,打破区域限制和行业壁垒,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支持国有出版企业兼并重组非公有制文化企业。

  建立健全多层次出版产品和要素市场

  《方案》强调,加强出版产品市场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建立区域性或全国性出版产品交易市场。推动实体书店、报刊亭等发行网点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和文明城市考评体系。支持、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在农村、社区和其他基层单位开办书店。支持、引导国有出版发行集团整合各类发行资源和资产,组建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性大型发行集团。

  强化出版要素市场建设。鼓励有条件的新闻出版单位设立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支持出版产业与体育、旅游、制造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引导社会资本有序参与出版经营活动。在坚持出版权特许经营前提下,吸纳社会资本从事除出版以外的图书、期刊前期制作和经营发行业务。以有资质的国有出版单位拥有特殊管理股为前提,允许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网络原创出版业务,给予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对外专项出版权。

  支持小微出版服务企业发展。鼓励各类资本投资设立小微出版服务企业,从事实体书店、报刊亭等出版物零售及选题策划、装帧设计、数字印制、展会服务等经营活动。扶持“专、精、特、新”小微出版服务企业发展,重点支持有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小微出版服务企业逐步发展壮大。

  用好用足文化经济政策。重点支持主题出版、精品力作生产和新闻出版走出去,积极支持全民阅读、传统媒体转型、集团化建设、示范企业建设、产业基地(园区)建设以及新媒体、新项目、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等。

  推进出版公共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

  《方案》提出,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以政府为主导,进一步加快城乡阅报栏(屏)工程建设,组织好各类优秀出版物推荐活动,推进“书香之家(乡、县、市)”推介工作。鼓励出版适应群众购买能力的书报刊,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低收入人群发放阅读消费券。

  更好发挥农家书屋效能。建立以基层群众为主的选书机制,变“标配”为“特配”,加强县级参与、省级指导,更好实现农家书屋配书与农民阅读需求的有效对接。促进农家书屋与农村综合文化站(室)、广播电视“村村通”“村村响”、县乡图书馆、党员远程教育、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之间进行整合,加强与地方新华书店的合作。

  扶持少数民族新闻出版工作。继续推进新闻出版“东风工程”,适度扩大实施范围,加大对民族地区新闻出版基础设施和文化民生项目的扶持力度。优先选派少数民族新闻出版骨干参加领军人才能力建设研修班等培训项目。

  健全新闻出版公共服务工作机制。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等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形式参与公共服务。建立新闻出版公共服务需求评价和反馈机制,推行“菜单式”服务,实行服务公示制度。

  提高新闻出版开放水平

  《方案》提出,大力推动新闻出版走出去。进一步推进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中外图书互译计划等重点工程建设。配合“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大力实施“丝路书香工程”。

  加快实施边疆地区新闻出版走出去扶持计划。依托中国(新疆)?亚欧出版博览会、中国(宁夏)?阿拉伯国家版权贸易洽谈会、云南边境口岸“国门书社”以及民文出版基地等,推动出版产品、版权输出,扩大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辐射力。

  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引进有利于出版产业发展的人才、技术、经营管理经验,启动引进人才、技术等交流合作平台建设。(中国新闻出版报 记者章红雨)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