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频道 > 财经评论>正文

第三本老字号绿皮书发布 老字号研究新范式正在形成

时间:2015-12-07 21:15:25    来源:西北新闻网    浏览次数:46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中新网12月7日电 12月6日,第三本《老字号绿皮书(2015-2016)》新书发布会暨“民族传统企业的现代转型”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企业公民委员会等五家机构联合举办。来自国家民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老字号协会、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市商联会等全国各地多家机构和企业参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李培林为这本老字号绿皮书作序。李院长指出:“老字号”品牌是中国数百年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留下的精品,凝聚着数代人艰难坎坷的奋斗历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现代化突飞猛进,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迁,我国工商品牌也日新月异不断更新换代,国外工商名牌大量涌入国内,受到时尚和青年的追随。这些变化都对中华传统老字号形成挑战和冲击,使一些老字号倍感失落和衰落,有的老字号甚至已无人问津。他希望学术界能从这些几十年、上百年、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老字号”中发现历代传承的产品、技艺和服务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中华民族重诚信守信誉的商业传统新内涵,因为这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商业文化遗产”,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弥足珍贵。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社会研究室主任、国际企业人类学委员会主席张继焦在会议主题发言中介绍了从2010年以来的老字号研究的五年历程,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始于2010年底开始策划老字号调研项目,2011年初开始启动,逐渐形成了涉及13个省区市研究团队,到当年9月第一本老字号绿皮书正式面世了。这个阶段是一个人类学试探性研究老字号的时期,试图以人类学为学科主体,积极地吸收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知识,对老字号企业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是形成初步的老字号研究框架和研究团队的阶段。第二阶段体现出了两个特点:一个是研究对象从中国大陆扩展到了境外的老品牌,如韩国现代汽车、香港八珍、马来西亚传统杂货店等;第二是扎根深入研究,因为只有把根扎得深一点,才能研究的更有价值。依然以人类学为主,但已初步掌握了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不同学科知识,专业科研能力得到了加强,集中于医药、食品、餐饮等三大行业中的老字号,深入探究其企业社会责任、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传承和创新等三大方面。2014年3月开始进入到第三阶段,经过以前的重点调研,逐渐意识到老字号研究不但要一定的深度,还要有一定的广度和高度。第一,不能只把老字号企业作为个体来研究,要在城市发展的框架下看老字号发展。第二,搞老字号研究,要与企业人类学的学科建设相结合。这个阶段是老字号研究与企业人类学相结合正在从具体的老字号研究进入了抽象的企业人类学理论提升。2015年10月,老字号研究开始进入第四阶段。提出了“企业人类学是人类学的第四次革命”,人类学的研究范式正在发生转变。开始进一步思考老字号研究的深度、广度和高度等问题。特别是出于对企业人类学的学科建设和研究范式的思考,促使我们找到了一个促进和支撑人类学研究范式转变的经济社会学理论。这个理论就是23年之前,李培林于1992年首次提出的“社会结构转型”理论,或称“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理论。

  据了解,第三本老字号绿皮书——《老字号绿皮书:“老字号”企业案例及发展研究报告No.3(2015-2016)》于2015年10月由中国市场出版社出版。第一本和第二本老字号绿皮书,分别在2011年、2014年正式出版。这本老字号绿皮书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总报告和地区报告。第二部分为专题探讨,共有12篇文章,包括五个专题:“老字号、老商街与城市竞争力”、“老字号的长寿秘笈”、“老字号的现代转型”、“老字号的品牌复兴与提升”、“老字号与经济社会的关系”。第三部分为行业分析,共有8篇文章,涉及了食品、餐饮、酿造、服装布匹、医药等五大行业。(中新网生活频道)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