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一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名字,在庆祝二战胜利70周年之时,人们不能不缅怀这位牺牲在中国的伟大国际主义战士,于是在一个薄云淡日的清晨,记者驱车前往他的故居拜谒。
风光绮妮的小镇
白求恩出生于一个名叫格雷文赫斯特的小镇,它位于多伦多正北约160多公里;但在首都渥太华之西,有近400公里之遥。记者选择了走直线的县级公路,一路行来,汽车在小山叠翠,湖光明灭间蜿蜒,有如在绿海之中滑行,丝毫没有劳顿之感。
其实白求恩的家乡更美,它位于加拿大著名的马斯科卡风景区内,风景区多么有名?哈珀总理在2010年将G-8峰会选在此间举行,格雷文赫斯特就是风景区的南大门。从多伦多北来的11号高速公路在它的一侧通过,一条约6公里长的弓形支路在此弯出,入口处各有一醒目的巨大路牌,标示着“白求恩医生路”,沿其前行自然就到了格雷文赫斯特小镇。
我们到达时,天近傍晚。入住酒店时,前台的女士笑眯眯地问是不是来参观白求恩纪念馆的。记者问她怎么知道。她说来此的华人多是为白求恩而来的。她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白求恩是位反法西斯英雄,小镇的人都为他感到骄傲。她边说边主动拿出一张小镇的地图,将白求恩故居的位置和路线指给我们。因为采访是在第二天上午,于是我们饭后便先在小镇流连了一番。小镇南北狭长,被夹在了两泓碧湖之间:东湖长条形,名赫尔;西面很大且是数湖连襟,略呈8字形,名马斯科卡湖,亲吻着小镇的一角。湖面碧波荡漾,湖岸曲曲折折,湖中小岛星罗棋布,上面林木葱茏,鸟语花香。湖岸上有两处码头,近镇的码头上泊着两艘蒸气游船,供外来游客做怀古之旅。一岩相隔的是私人游艇码头,栈桥两旁系着二、三十条小型游艇,折射着旅游胜地的悠闲生活。从码头南行不远,隐在林阴深处是一处豪华别墅区和一个高尔夫球场。
格镇不大,镇前的路牌告诉我们,小镇的人口是的11500人;只有一条长约四、五百米的主街,不过,沿路各色店铺应有尽有,其最打眼的高楼则是上有钟楼的邮局了。我们听说在主街上有一尊白求恩的塑像,即前往寻访。人行道上见一对中年夫妇推着婴儿车,我们便前去问路。男士指路后,我问他可知道白求恩是谁,他笑着说:他是加拿大的国际主义英雄啊,在小镇上是无人不知无家不晓的。我们为家乡小城出了这样一位名扬世界的英雄感到骄傲!经常会有中小学生前来参观呢。白求恩的这尊雕像立于小镇歌剧院前方一侧的花岗岩上。他身着八路军的四口袋制服,面色凝重,目视前方,右手握着一只听诊器,好象是要奔向伤员的样子。花岗岩基座两侧嵌着两块铜板,上面分别雕刻着在西班牙战场和中国战场上抢救伤员的画面。基座后的铜板上则刻有加中两国捐助单位的名字,它们有加拿大公园管理局、白求恩纪念馆之友等机构与团体,中方则有白求恩医学院,白求恩中国军事医学院等字样。
古朴淡雅的故居
白求恩故居和纪念馆就位于紧邻主街并与其平行的后街上。约不到40岁,高高瘦瘦的馆长斯科特.戴维森在门口迎候后即带领我们参观。这是一所两层板条木屋,三角形的尖屋顶,在豆绿色的贴木外墙上,白色的窗框镶嵌其间,显得极为淡雅;而一层梯形的外飘窗和半边门廊则打破了外观的平板,让房屋凭添了立体美感。
房子坐落于长宽约50米见方的绿草茵茵的庭院中,庭院四围有十多株枫树,屋前枫树尤为挺拔高大。房前草坪的左右两侧有供休憩的长椅,旁有吊篮垂花;还有一独轮园丁小推车,上置花草,颇见童趣。几级台阶通向了一层的门廊,廊台上两把白色长椅,间以三盆红花,是男读女织的好所在。院后房草坪上则横一辆轻便铁辕马车,即人们在19世纪故事片常能看到的那种。
斯科特告诉我们,白求恩故居原是长老会的资产,是提供给当地牧师居住的,白求恩父亲是小镇的牧师,一家人从1889年至1893年在此居住了4年,其后则在本省各地迁居不定。在加中建交后的1973年此屋才由加政府购下,辟为故居。
进门后,我们先是走进左手的客厅,里面一侧是壁炉,另一侧是古色古香极为秀美的沙发和精致的单人靠椅,透着那个时代的典雅风韵。远处一角有一架钢琴。墙上挂有一张白求恩祖父的像,他生前是多伦多大学医学院的创建人之一,家境相当不错。斯科特告诉我们,白家在当时这是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
再向里右拐是餐厅,立在餐厅一头的橱柜里是各色漂亮的玻璃餐具,另一角则是一台保养完好的缝纫机。奇怪的是墙上挂着一面铜锣。斯科特告诉我们,孩子们一听到锣声就知道是父母在召唤他们下楼吃饭了。可见这该是一个乐趣盎然的家庭。
不过,斯科特告诉我们,小时的白求恩是个叛逆的少年,聪明灵利,极爱淘气冒险,从不会循规蹈距,因此而曾多次面临生命危险。有一次白求恩与一群小伙伴在结冰的湖面上玩耍,一个孩子不小心掉进了冰窟,其他孩子都吓得跑到远处,是白求恩冒着滑入冰洞的的危险将同伴拉了出来。我们在亲友栏中看到了他母亲对他的评价,“他是我的坏小子,他在家时让我头痛,他离家后又让人心疼。”
而一楼进门的右手则是他父亲的书房兼办公处。正中一张大书桌,前后两把坐椅,一大一小一精一简两架书橱,都是典型的19世纪末风格。桌上的台灯别具一格,地上的火炉则小巧灵笼,美得象是一件艺术品。二楼共有四间卧室,由父母及孩子分住。主卧室相当宽敞,前方两窗之间立着五斗橱;靠里面的是一张白色而简洁的双人铁床;床前横着的小小婴儿床极为可爱:四围雕栏,床角靠着一只可爱的玩具小熊,一旁空一把摇椅,似乎是婴儿刚刚被母亲抱去喂奶了。1890年的3月4日白求恩就出生在这间房中,睡在这张小床上。
记者问斯科特,这样的居家布置,以及这些家俱从何而来。他说,政府从1973年购房后到1976年才开放,期间用了三年时间来研究当时的布置,收集当年的家俱。当时白求恩的姐姐和弟弟都还健在,有些家俱是她们的捐献,有些则是根据她们的回忆从旧家俱市场购买来的古董。
二楼有一间卧室辟为音像室,五排长条坐椅 每个坐位上挂着翻译耳机,在这里可播放一部30分钟的纪录片,向观众介绍白求恩的生平事迹。
多姿多彩的人生
与故居并列的就是新建的白求恩纪念馆了。纪念馆是2010年为庆祝加中建交四十周年时由联邦政府出资兴建的。其实它就是一间大平房。房前有两组雕塑,前面的是青年白求恩,他双手叉腰,一身工装,展示的是他20岁时,在安省北部林区为新移民伐木工教授英语和文化时的形象。近门处是二人组雕,是他在中国抗日前线做手术时的场景,好象是他在吩咐一名中国助手递给他手术工具的样子。
进得门来,一面长长的屏风将观众的视线挡住,上面是用英中法三种文字对白求恩的生平及事迹的简述。屏风右端是服务台,一位洋姑娘从台后露出笑脸。服务台其实是一个玻璃书橱,里面陈列着数十本有关白求恩的书籍。转过书橱,迎面墙壁被一幅长长的中文书法占据----是毛主席《纪念白求恩》全文的隶书,落款是“中国军事医学院赠”。大厅正中是一辆白求恩在西班牙发明的输血车的模型;墙壁周边则是白求恩各个时期生活、工作的图片与介绍。其中一个橱窗中陈放着白求恩当年手术时用过的医疗器具,其中有他发明的开胸胁剪,至今尚在延用。观众在展厅中可点击看一段30分钟的电影视频,内容是西班牙前线见闻。最可贵的是里边有白求恩本人在西班牙前线为伤员做手术和输血的镜头。这是白求恩于1936年亲手制作,在美加两国放映,用来为西班牙反法西斯事业募捐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