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1月30日电 题:新加坡国际基金会乐做与世界各国友好交流的桥梁
中新网记者 于俊
由林静莹、李福德和郑勇诚三位年轻人创立的一家新加坡企业,自2010年以来,秉承“卖一捐一”的经营理念,每卖出一双拖鞋,就向中国云南省临沧市农村地区的贫困学生捐赠一双新球鞋。让这些每天上学要走5到10公里路的学生们有双像样的鞋子,再也不必担心脚被磨破或因此而受感染。迄今为止,他们的企业已经成功向中国云南的学生捐赠了两批新鞋,他们还计划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并向新加坡的贫困学生提供帮助。
参与“新加坡都市之魂”主题采访期间,记者了解到这些善举,而该项目的推手——新加坡国际基金会(Singapore International Foundation)坚持多年推进新加坡与各国交流的工作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以“结交朋友,为了更美好的世界”为宗旨的新加坡国际基金会,自1991年成立以来,向海外派遣了超过3500名专职工作人员和专业志愿者;支持帮助艺术家和艺术团体在50多个国家展出作品;组织协调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志愿者对多国人员培训,开展系列志愿者服务,为17个亚洲和非洲国家带来了积极、可持续的影响……
通过每两年举办一届“多元城市艺术展”,新加坡国际基金会鼓励新加坡的艺术家作为民间友好大使,在促进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增进了解、加深友谊方面发挥作用。
今年的“多元城市艺术展”介绍了为新加坡艺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蔡曙鹏博士。他积极推动戏曲艺术和艺术教育研究,在新加坡和全世界弘扬戏曲艺术,经常选择来自不同种族的演员来演绎其作品,以从新加坡的多元文化中汲取灵感,融会贯通新旧和东西文化。蔡博士目前还担任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的首席顾问、新跃大学(Singapore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University)中国文化研究中心的高级顾问。
自2004年起,该基金会与中国相关机构合作推行新中青年商务大使交流计划,每年把新加坡及上海的年轻商务专业人士带到对方的城市生活、工作12周,参与企业、机构的商务活动,与同僚交流思想、文化,感受当地市井生活。
在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及上海市外国专家局的鼎力支持下,新中青年商务大使交流计划由一个新兴的商业实习计划,发展成为一个吸引新加坡及上海多行业著名企业参与,并拥有合计超过90位青年参与的成功项目。
新加坡国际基金会董事詹道存教授由此被上海市政府授予“白玉兰纪念奖”。2014年,为庆祝该计划10周年,该基金会出版《十年交流,一生友谊》的纪念专刊,收集了中、新两国的青年商务大使及接待机构的种种经验与感悟。透过他们的故事,反映该计划推行10年来,中新之间的文化交流及建立起的深厚友谊。
新加坡国际基金会希望进一步与中国相关机构合作,就共同关心的诸如为老龄化人口提供关爱及高素质的医疗保健服务、社会企业精神等课题,促进两国之间思想、技能、资源的交流,推行相关的可持续计划。
今年1月,6位中国记者参与以“新加坡都市之魂”为主题的赴新采访活动,通过与新加坡的多位公共政策制定者、私营部门代表和学术界代表会面交流,分享彼此观点;还深入居民住宅区(榜鹅生态组屋)、行善运动总会、位于市中心的Comcrop社区农园、慈怀护理中心(HCA Hospice Care)、麦士威路小贩中心等地,实地感受民众的生活、工作和休闲方式,进一步体会新加坡的国家精神。
新加坡国际基金会执行董事陈丽娟女士对中新网记者表示:“新加坡国际基金会推出的计划将人们凝聚在一起,分享保健、教育、环保、艺术、文化等领域以及生活和商务等各个层面的思想、技能与经验,并通过这些计划丰富生命,为世界带来积极变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