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现场会
四川新闻网成都10月25日讯(李欣 记者 周子铭 实习生 冯灵 摄影报道)10月25日,由四川省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省教育厅联合召开的全省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现场会在泸州市叙永县召开,来自全省各市州禁毒委、禁毒办、教育局主要负责人齐聚叙永,就青少年暨院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作了经验交流。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实地参观了叙永县新苗实验学校、落卜小学等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点,对上述学校的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表达了高度的认可。其中叙永县新苗实验学校2011年被评为“泸州市叙永县留守儿童毒品预防教育基地”,2015年又被评为“全国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这所学校位于曾是毒品泛滥重灾区的叙永县摩尼镇,留守儿童占比90.1%,经过近几年的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开展,不但学校的孩子们没有一个沾染上毒品,甚至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感染下,戒掉了毒瘾,究竟这所学校有什么特别之处?四川新闻网记者前往该校实地进行了探访。
新苗实验学校获得的青少年禁毒教育相关荣誉
禁毒从娃娃抓起 将毒品预防教育融入课堂
泸州叙永县摩尼镇,地处云贵川三省交界,一度是贩毒的北上通道,同时外流贩毒情况也十分严重。而坐落在镇上的新苗实验学校,1986年创建之初还是一家只有1名教师、8个孩子的私立幼儿园。到如今成为集幼儿园、小学、初中为一体的寄宿制学校,拥有145名教职员工、1700名学生。
在学校中,留守儿童的占比高达90.1%,性格孤僻、浮躁、埋怨父母,觉得父母不爱自己,是留守孩子们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特别是在当地较为特殊的环境下,一旦孩子行差踏错,可能便会走上吸毒贩毒的道路。而新苗实验学校选择的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切入点,则是从孩子们的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抓起。
学校校长李修会,对于毒品深恶痛绝,曾经他也有亲人染上毒瘾,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因此他对于学校的孩子们这方面的教育,也特别上心。李修会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在新苗实验学校,自2007年开始,学校便在校内开展“十个一”禁毒教育,即每日一次禁毒大课间、每周一次禁毒宣誓、每月一次禁毒课、每期一封禁毒书信、每期一部禁毒影片、每期一次禁毒演讲、每期一次禁毒手抄报、每期一次禁毒文艺演出、每期一次禁毒运动会、每期一次禁毒志愿者活动。
同时,校内与校外互动,开展“二二三”禁毒活动,即每学期开展两次禁毒主题班会,一次由学生和校外志愿者互动,一次由学生和家长互动;每学期有法制辅导员、校外禁毒志愿者分别以不同主题为学生开展三次禁毒讲座,学校老师至少三次到学生家中家访或召开家长会。
2011年,该校成立“留守儿童毒品预防教育基地”。在落实每个年级的教学计划、大纲、教材和课时的同时,该校还专门配备了4位专职禁毒老师。国家禁毒办、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评估认为,该校在注重各种养成教育的同时,将毒品预防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和课余活动中,形成了一种较为均衡和综合性的校园毒品预防教育模式。
新苗实验学校老师介绍学校青少年禁毒教育相关工作
小手牵大手 儿子感化父亲挽救一个家
在这样的学校氛围下,不仅仅让孩子们对毒品产生了抵触和厌恶,不会轻易去接触和尝试,同时也有孩子将教育带回家中,帮助家人摆脱毒品的阴影,重享幸福的家庭生活,在当地,这被称为小手牵大手模式。
在新苗实验学校的宣传栏中,一封孩子寄给染毒父亲的书信,一直被保存其中,孩子帮助父亲戒掉毒瘾,重获新生的故事,也在当地广为流传。
8年前,13岁的陈小军(化名)刚刚进入学校初中部不久,在学校组织的一次禁毒展览上,小军在一副展板前驻足不前,班主任刘付玉上前询问,小军泪流满面的指着展板,告诉老师:“我爸爸在广东打工,他也在吸毒,我不希望爸爸和展板上的阿姨一样,死得这么凄惨。”
刘付玉告诉记者,当晚她辗转难眠,小军稚嫩的脸上带着的泪水,让她难以释怀,在学校中,类似小军一样的家庭,还有不少,孩子的父母染上毒瘾,给孩子们带来的痛苦,是毁灭性的。从此以后,刘付玉对于小军给了更大的关怀,小军也逐渐从刚刚入校时的孤僻变得懂事。
后来,新苗实验学校的硬件设施逐渐丰富,学校专门为孩子们添置了亲情视频室,让留守孩子们可以在学习之余,能与远方打工的父母进行视频聊天。在一次视频通话中,小军看着爸爸陈大军(化名)苍白的面容,提出一个约定:如果我考试考到100分,爸爸你就戒毒!
从此,小军更加努力的投入学习,从中等偏下的成绩,逐渐稳步提升,而每一次的成绩单,刘付玉都将它和孩子写给爸爸的劝诫书信一起,寄给陈大军。期末考试,小军破天荒的拿到了数学100分,更是在2014年考入了成都的一所大学。后来小军告诉刘付玉,爸爸也兑现了他们的约定,戒毒了,如今爸爸已经摆脱毒瘾,通过奋斗,成了当地的一名小老板,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叙永县公安局副局长张立介绍当地禁毒相关工作
全省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 “泸州模式”广受好评将进行推广
2015年6月27日,国家相关部门部署了《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三年规划》(简称“6.27”工程),提出从2016年至2018年,构建全社会,27个部门参与的青少年禁毒防毒体系,降低青少年群体的染毒比例。在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的道路上,泸州创新进行探索,打造了极富特色的“泸州模式”。
叙永县公安局副局长张立从2009年开始分管禁毒工作,当时正面临叙永县因外流贩毒问题被列为毒品问题挂牌整治地区。据张立介绍,过去很多年,这里曾是毒品贩卖通道,外流贩毒较为严重。近几年,涉毒人群逐渐呈现出一个新特点——吸毒人员低龄化趋势明显,35岁以下的青少年吸毒人数大幅上升。如何解决青少年涉毒犯罪的问题,成了解决当地毒品问题的重中之重。
张立在一次去摩尼镇调研中,无意中发现了新苗实验学校,以及该校从青少年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抓毒品预防教育的模式,觉得该校的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做得很好,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011年,在张立的建议下,叙永县在新苗实验学校和落卜镇中心学校成立留守儿童毒品预防教育基地,相关教育模式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青少年涉毒,很多都是因为从小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或是接触到不良人群,从而丧失了道德准则,产生了无聊和空虚的心理。所以,要解决青少年涉毒问题,关键在于矫正行为习惯,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情趣。在这一点上,新苗实验学校就做得很好,目前也已经在泸州全市进行推广。”省公安厅禁毒总队预教支队支队长陈飞告诉记者,近年来摩尼镇的外流贩毒逐年下降,从学校走出去的学生也没有一个人沾染上毒瘾,这样的成绩让他很受鼓舞。
目前,泸州的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仍在进一步创新和推广,据泸州市公安局禁毒缉毒支队毒品预教大队大队长钟山介绍,泸州当地正在将把毒品预防教育内容列入中小学、普通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教师继续教育、中小学校校长培训之中;同时要求小学五年级至高中二年级(含中等职业学校),每学期至少安排1课时毒品预防教育专题课程……在这些举措下,叙永县新苗实验学校的青少年禁毒预防教育体系,也将得到进一步保障、改进和完善,在全市各中小学全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