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9日电(记者杜静 张涛)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以高铁、核电为代表的中国装备制造业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并对全球经贸投资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未来一年,中国将鼓励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推动铁路、电力、通信、工程机械等装备走向世界。这是中国对自身在全球经济中专长的新定位,也是国际经济合作的新趋势,”俄新社日前播发的一篇文章如此评价。
中国建造 奔向世界
中国装备“走出去”,与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密切相关,而这种能力已经令世界侧目。
“全世界最长的桥梁是哪一座?不是旧金山的金门大桥,不是沙特阿拉伯的法赫德国王跨海大桥,甚至也不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某座横亘天边的大桥。迄今为止,全世界最长的大桥是京沪高铁丹阳至昆山特大桥,”英国《每日电讯报》刊文说。
“在全世界最长的12座桥梁当中,至少有9座在中国,而且都是在过去的十余年里建成的,”文章说。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建造”,反映出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姿态的转变。在“建造”背后,带动的是大量装备类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对外出口。
有国际观察人士如此总结:中国输出的商品“由轻到重”,从服装鞋帽等轻工纺织品到铁路、核电等重型装备;输出商品的技术含量“由低到高”,从低附加值的日用品到高附加值的电子产品、大型机械设备;参与国际分工“由浅入深”,从单纯的商品出口到产品、技术、服务的“全产业链”输出。
2014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出口额达2.1万亿元人民币,覆盖铁路、移动通讯、工程机械、核电设备等诸多行业,其中铁路装备出口已覆盖六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过半出口总额面向东盟、阿根廷、澳大利亚和美国,同时包括新兴市场和发达经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