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正文

落户上海的“尺子”刻度可以更精准

时间:2016-11-09 08:30: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浏览数:46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因为一年前的一场“医闹”,中学女教师缪某做了至少7年的上海梦毫无预兆地碎了。在汹涌的网络舆论场上,这个“打过医生的人”不仅没有资格教书育人,更不配落户上海,甚至有人主张将其列入就医黑名单,被所有医院拒之门外。

  法理与情理的对垒是个老问题,只不过上海户籍沉甸甸的含金量,让“医闹女”事件激出了新水花。同仇敌忾、群情激奋的反对者中,有对医闹之苦感同身受的医护人员,有对医患冲突忧虑不安的普通民众,但更多的人,恐怕还是将大城市户口看得太重,以至于将“上海人”的身份捧上了道德制高点。

  拥有上海户籍的人并非个个都是道德楷模,有过这样那样“黑历史”的外地人也不会只有缪某一个。人们对她进行道德层面的谴责,却无人可以任意剥夺她的合法权益,除非她确凿地违反了落户标准的明确条款。“好人”和“上海人”之间不能画等号,“在道德层面有没有资格成为上海人”和“能不能落户上海”,更是两个毫不相关的问题。

  有人在网络上宣称“上海排毒不排外”,但就算缪某真如网友所说的那样“劣迹斑斑”,户口含金量较低的中小城市或农村就该容纳“恶人”?

  普通民众可以赋予“上海人”各种各样的理解,但衡量外地人能否落户上海的尺子有且只能有一把。

  缪某进入公示名单,展示了这把尺子迄今为止的精准度,但是那些被争论填满的模糊地方,依然值得我们反思。

  作家六六批评缪某称,“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过激行为得不到惩戒,社会就乱了”。这话没错,可谁来惩戒、如何惩戒,依靠的不该是户籍政策。

  根据上海市徐汇区公安分局的官方说法,缪某曾与医生“发生口角并引发肢体冲突,过程中造成双方不同程度受伤,医生鼻梁骨折”。事后,缪某所在学校校长曾在微博上声援缪某,称其只不过在看病过程中因言语矛盾引发冲突,这种“非故意的偶发事件”和蓄意伤医有本质区别。

  真相究竟如何,缪某的行为是否构成医闹,任何单方说辞都靠不住,需要通过调查得出结论。 《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规定,申请者应“无违反国家及本市计划生育政策规定行为、治安管理处罚以上违法犯罪记录及其他方面的不良行为记录”。缪某与医生之间的风波有没有为她留下此类记录,只能以当地公安部门为准。

  汹涌的舆论很容易就会把打过医生的缪某“一棒子打死”。但是,掌握尺子的有关部门必须小心测量,完善的信用体系,公安部门严格的执法,户籍部门更细致的考量都能让这个尺子的刻度细些,再细些,直至让申请者和舆论都依规而行。

  缪某的落户申请在公示期间被人注意到。上海市人社局接到了市民的反映,该局随后表示,“根据市民反映,我们将对相关情况进行复核”。没过多久,这场舆情与规则的较量,以缪某“自愿撤销”落户申请而提前画上了句号。

  当事人的“自知之明”让许多人感到满意,却也被部分人斥之为“心虚”。问题在于,再也无从知晓相关部门的定夺结果,那些主张“一次医闹、终身受限”的愤怒者一拳打到了棉花上。

  群众有发声的权利,政府有解释的义务。若缪某的行为确系“不良行为记录”,踢出名单无可厚非,反之则应保护其合法权益。“顺水推舟”地终止复核程序,固然让事件走向符合了大多数人的预期,但那把衡量上海落户标准的尺子,却失去了一次经受考验的机会。

  落户上海的“尺子”到底是什么?上海可以对迁入人口的道德水准提出要求吗?道德砝码在落户过程中该占多重的分量,对道德、诚信的考核能否以量化的形式纳入落户积分系统?这些问题,是这把尺子并不明确的地方。

  有一点是确定的,无论面对怎样的舆情,握尺子的手都不应摇摆。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内容未经本网证实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