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郑州11月17日电 (记者 李志全 通讯员 郭宝玲)35岁的孙振宇是一名轨道车司机,因外形酷似变形金刚里“大黄蜂”的接触网作业车,孙振宇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个专业,也开始了他和“大黄蜂”的不解之缘。
在外人看来,接触网作业车就是一种特殊的火车。实质上,它是专门用于电气化铁路电力接触网维修。
自2004年进入郑州供电段以后,孙振宇就分到了段郑南轨道车班,成了一名轨道车司机。面对外形酷似变形金刚里“大黄蜂”的接触网作业车,孙振宇一下就喜欢上了这个专业。12年里,孙振宇和“大黄蜂”一起跑遍了京广线、陇海线和京九线。
军人出身的孙振宇是一个不怕吃苦的人。作为车间的轨道车管理员,他主要负责车间4台轨道车的管理运用、维护保养,管内2个轨道车班组、19名轨道车司机的管理。
每天上午孙振宇要跟车施工,施工结束后,同事们都休息了,他还要徒步几公里到附近工区用电脑提报计划。每天晚上,他还要对行车视频、GYK系统、录音笔等回放梳理。换句话说,别人忙的时候,他在忙,别人休息的时候,他还在忙。
由于每个阶段的施工地点都不一样,因此,孙振宇和工友们基本上都是吃住在车上、吃住在线路上。施工作业完了,接触网作业车一般停靠在就近的车站,而作为司机要留在车上看车。早期的接触网作业车没有配备发电机,夏天热的一身汗,冬天冻得睡不着。
工作中的孙振宇与他的“大黄蜂”。 李志全 摄“印象最深的一次,一下在线路上住了17天,吃饭跑到几公里外去买,喝水得去车站提,晚上睡在车上,蚊虫恨不得把我和同事们给吃了。”提及那次经历,孙振宇感慨颇多。
接触网作业车作为铁路轨道车辆,行车安全是头等大事。可内行都知道,由于接触网作业车采用的是空气制动,可重达近40吨的车身在遇到坡道等特殊环境时,容易产生泄漏并发生溜逸。多年来,全国铁路在防止轨道车溜逸上始终处于空白状态。
虽不是专业技术人员,可孙振宇还是坐不住了。他把这个隐患当成了心病来治。
孙振宇和工友们绘制电路图,采购相关材料和零部件,并在沙盘上进行模拟推演。其间,仅继电器都烧毁了7个,电路图也是反复修改。为了稳妥,仅材料这一项就试验了2个月。
试验成功了,可接下来的实际安装又遇到了难题。孙振宇发现当初预定的安装位置固定不牢靠,为了不改变车辆的构造,又不能在车辆上钻孔、焊接加固。这就相当于在心脏周围的血管上加装一个装置,既不能因为装置掉落堵塞血管,还要实现血管出问题时提前预警。
在经过一番周折后,他终于解决了这一难题。
接触网作业车防溜预警系统的发明,在全国铁路供电系统轨道车防溜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并获得了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国家专利证书。有了这套系统,接触网作业车在车站调车、作业及站内等点停靠产生自动缓解时,会及时提醒接触网作业车司乘人员采取有效制动措施;同时还能防止司机因忘记松开手制动而造成钢轨磨损甚至轨道车掉道的情况发生。
虽然身在平凡岗位,可这个“80后”的小伙子并没有选择安逸,他用执着和责任、用辛勤与汗水、用勇敢和智慧,干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他和他的“大黄蜂”还在路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