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昆明3月31日电 (记者 胡远航)31日,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下称澜湄合作)启动一周年之际,中国众多高校及研究机构专家齐聚云南大学,为加快和深化澜湄合作建言献策。
澜湄合作是由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六国共同主导、携手推动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于2016年3月启动。2017年3月31日,由云南大学主办的“澜湄合作启动一周年纪念暨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昆明召开。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中国秘书处副国家协调员季凌鹏介绍称,澜湄合作启动一年来,已建立起包括领导人会议、外长会、高管会、工作组会在内的多层次合作框架,确立了坚持政治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三大支柱协调发展,在互联互通、产能、跨境经济、水资源、农业和减贫五大优先领域开展合作的“3+5合作框架”。45个早期收获项目、倡议完成或正在实施的已过半,融资支持全面铺开,真正体现了天天有进展、月月有成果的“澜湄速度”和“澜湄效率”。
季凌鹏表示,目前,澜湄六国已经制定了推进下一步合作的路线图,商定年内六国都成立澜湄合作国家秘书处或协调机构,今年上半年建成优先领域联合工作组并投入运作,下半年召开澜湄合作第三次外长会,为预定于2018年举办的第二次领导人会议作准备。并将制定澜湄合作五年行动计划,提出第二批合作项目。
但季凌鹏也坦言,当前,澜湄合作同样面临缺乏长远项目支撑等问题,急需打造更为创新有效的工作机制。
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石源华认为,澜湄合作对区域而言无疑是一个亮点,并有望成为区域发展的示范样本。相关各国应重视彼此的利益协调,在公平、合理、协商、共赢的基础上开展务实合作。
中国社科院全球与亚太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叶海林指出,深化澜湄合作需明确“小多边”合作定位,相关国家共同主导区域合作与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