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正文

驻村日记:扶贫故事·一个山区乡镇的“精神宴”

时间:2017-05-15 18:00: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浏览数:46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中新网湖北保康歇马镇5月15日电 (邢翀 宋祖青)“保康是我家,维护靠大家。”在歇马镇盘龙村修葺一新的党员群众活动中心,王学政老人书写下这几个大字。

  65岁的王学政去年才开始学习书法,如今已写得有模有样,过年为村民写过对联,现在又为村里写标语。在这间字画室里,每天都有七八位老人泼墨练习。不仅活动场所是免费的,笔墨纸砚也全部由村委会提供,每周还会有县镇的老师亲自教授指导。

王学政老人在书画室练习书法。 邢翀 摄

  字画室旁边还有电子阅览室、儿童乐园、图书室,门前不远处还有一个1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每到傍晚时分,这些都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有看书下棋的,有和身在外地的子女通视频的,有跟着腰鼓队练习的,当然还有跳广场舞的……

  “以前农闲了,大家聚众爱吃酒打牌,矛盾争吵也多;现在这文化娱乐活动可是村民们的精神寄托!”这位曾经的老支书如是说。

  正如王学政所言,以前村民们爱走家串户吃酒宴,现在歇马镇流行的是“精神宴”。

盘龙村农村博物馆。 邢翀 摄

  保康县是湖北襄阳地区唯一一个全山区的县城,是中国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而歇马镇地处秦巴山区深处,是襄阳地区最大的镇,也是湖北全省第二大镇。长期以来,在经济贫困的同时,群众文化生活也较为单调。

  如今,一面文化墙、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文化广场、一套体育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健身器材、一个大戏台,已经成了歇马镇乃至保康县的文化标配。就是在这样的贫困山镇里,精神扶贫、文化小康之风已然蔚为大观。

  在盘龙村支书李守杰看来,精神扶贫、文化小康和美丽乡村建设是相辅相成的。自从去年五月份开始大力推进文化小康以来,村里的变化他都看在眼里:村容整洁了,环境卫生了,家家户户都收拾干净了……

农博馆内的器具颇具时代特色,是由村民捐赠的。 邢翀 摄

  更让李守杰欣喜的是,村民关系和谐了,人心聚起来了,村干部的威信和号召力也增强了。

  谈起农村建设,这位38岁的村干部感慨到,以往美丽乡村建设总爱效仿城市,修建钢筋水泥房,其实更应该挖掘乡村本地特色。

  村里一口古井和井旁一棵百年老柳树围了起来;农博馆里,村民们纷纷捐出颇具时代特色的器具;清朝守备府遗址和炮台遗址也被保护起来……加之新修的蔬果采摘园、高山天然氧吧、农家茶舍,这个曾经的关公屯兵地焕然一新。

  老百姓们的家乡美了,精神富了,休闲乡村游如火如荼,口袋又富起来了。

修葺一新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邢翀 摄

  据歇马镇党委书记宋炳祥介绍,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品牌是歇马镇在文化小康推进过程中的目标。“就是要以精神扶贫鼎力精准扶贫,以文化小康支撑全面小康,以景点为载体,以文化为灵魂,以体验为特色,打造文旅新村。”

  2016年歇马镇全镇投入500万元,新建镇文化站、文化广场以及15个村委会的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达110元。

  保康县修建了全民健身中心,新文化馆、图书馆和博物馆等主体工程也已竣工;改造升级11个乡镇文化站;安装“户户通”卫星电视3.5万套,“村村响”乡镇播控平台11个、村终端205个,广播电视网络年内实现全覆盖;建设各类“文化小康”示范试点143个……

  保康于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建县,取“保民康乐”之意。如今,这个荆楚文化的发祥地,在文化小康建设中走在前列。保康山村的村民,也有了城里人一样的文化娱乐生活。(完)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内容未经本网证实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