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正文

青春岂能被传销所误? 四部门发文剑指诱骗大学生传销

时间:2017-08-22 18:00: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浏览数:46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新华社天津8月22日电 题:美好青春岂能被传销所误?——四部门发文剑指诱骗大学生传销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日前,工商总局、教育部、公安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已联合发出《关于开展以“招聘、介绍工作”为名从事传销活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从8月15日到11月15日,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传销活动专项整治行动。

  专家表示,整治工作把打击诱骗大学生传销列为工作重点之一,将有效促进相关问题的解决。专项行动之外,应该重点关注大学生屡屡深陷传销组织的深层次原因,帮助他们筑牢反传“防护网”。

  打击传销 集中整治重拳出击

  四部门的通知要求,对打着“创业、就业”的幌子,以“招聘、介绍工作”为名,诱骗求职人员参加的各类传销组织,坚决铲除;重点做好大学生和求职人群的教育引导工作,增强人们对传销活动的防范意识。

  通知下发后,各地迅速响应,开展行动。湖北省启动专项整治行动,3个月“地毯式”清剿传销;天津市动员社会力量提供相关线索,全面挤压非法传销活动生存空间;四川省启动为期5个月的2017年打击传销专项行动,严打新型网络传销;山东省建立传销人员黑名单档案及“无传销城市”动态管理机制;广西建立传销人员“黑名单”数据库,严打传销大案要案。

  最近一段时间,在天津一所高校工作的小杨多了一项日常工作--每天向上级汇报是否有学生涉及传销等情况。小杨说,之前学校曾经发生过学生被骗入传销组织的案件,所以对学生的反传销宣传比较多,“近期针对大学生传销管得更严格,很多部门都已经行动起来了。”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翔说,近年来,加入传销组织的大学生呈现增多趋势,再加上最近接连发生几起大学生误入传销组织后不幸身亡事件,社会影响极为恶劣,开展这项工作迫在眉睫。

  反传销网、中国反传销网、反传销咨询救助网等多家打传网站均已开通大学生专题,专题内关于大学生误入传销组织的新闻报道近年来持续增多。有着数十年反传销经验的李旭说,这几年加入传销组织的大学生呈现增多趋势。传销组织冒充企业以招工名义诱骗大学生的手段在十多年前就出现了,后被各地的传销组织普遍采用。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传销队伍高学历、年轻化趋势明显。据调查分析,参加传销活动的人员中18岁至28岁的占绝大多数,一些大学生参加传销组织并成为骨干。

  多位反传销人士表示,部分传销组织专门针对刚出校门不久的大学生下手,受害者极有可能因误入传销导致今后工作生活再难回到正常轨迹。

  传销组织为何盯上大学生?

  家住江苏的小刘在大四时曾被男朋友骗入一个“蝶贝蕾”传销团伙。小刘介绍,进入传销窝点后被没收手机、限制人身自由、上课“洗脑”,课程内容就是讲“五级三阶制”,编织发财梦。

  “条件非常艰苦,最多一星期洗一次澡,主要靠馒头充饥,我这辈子都没吃过那么多的馒头。”小刘说,她在传销组织里呆了几个月,最后交了三万元才出来。

  为何大学生容易被传销分子盯上?多位办案民警介绍,大学生更容易被招聘、社交、交友等网站吸引,被欺骗进传销组织;相对单纯,容易被洗脑,从而被发展为下线。

  不少传销组织利用互联网精准“设钩”。现在大学生等年轻群体的生活已经与网络密不可分,不少传销组织利用现有网络平台信息审核不严等漏洞,在求职、交友、征婚等平台发布虚假信息,大学生很容易落入陷阱。

  据广西相关部门透露,在南宁,一些传销组织为了发展下线,专门派一批年轻女子泡在网吧,以谈恋爱等为借口约人见面,实施“洗脑”。

  “洗脑”方式也多种多样。曾被骗入传销组织的李田宝介绍,现在传销组织对新人的“洗脑”方式更加灵活,除了一对一讲解、歪曲国家政策、制作资本运作“五级三阶制”的起源视频等之外,一些传销人员还会联合外围人员,组织免费的观光游、大型宴会等,来共同编造“致富假象”,“大学生社会经验少,思想相对单纯,更容易被传销组织‘洗脑’。”

  大学生群体能够“榨出油水”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多位反传销人士表示,在传销组织眼中,大学生比普通人群更加“有利可图”,同学好友处可以借钱,亲戚家人也会给予支持,有不少家庭在得知孩子身陷传销后给传销组织打款以求“破财免灾”。

  此外,部分大学生存在一夜暴富的心态。记者曾经接触过一些参与传销的大学生,他们明知是传销仍坚持参与甚至成为组织者。“做这一行来钱快”是重要原因。李旭表示,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很多人无法很快获得理想工作,成为传销组织诱骗并继续去迷惑、欺骗他人的绝佳对象。

  构筑“安全网”守护美好青春

  大学生陷入传销组织后,生命财产安全极易遭受侵害。业内人士介绍,一些大学生被骗入传销组织后,往往会遭受人身控制和暴力侵害,最后不得不缴纳高额“入会费”。

  记者了解到,一些大学生身陷传销后成为骨干成员,社会危害比其他群体更大。在近年来各地查处的不少案件中,均出现过大学生成为传销组织的骨干、组织者的情形。去年12月,江苏南京查办一个传销组织,成员平均年龄20多岁,其中大部分都是本科学历,传销团伙的老板刚刚硕士毕业,其3名下线均是本科以上学历,其中有一名还是在读博士。

  有打传部门负责人透露,在近年查办的一些大案要案中,执法人员发现有专业的财务、培训软件,有的传销组织还有专门开发符合“五级三阶制”特定需求软件的博士毕业生。

  专家表示,在打击传销窝点、传销变种的专项整治行动之外,可根据大学生受骗的主要特点来织密安全网,避免悲剧重复上演。

  应进一步完善对网络平台的监管。记者查询发现,近年来不少网聘平台涉入虚假招聘案件,但最终判定担责的情况较为少见。专家建议,应督促招聘平台、社交平台等网络运营者在用户信息核实方面出台更为严格的规定,进一步明确网聘平台职责,促使其采取措施围堵虚假招聘信息。

  此外,应提升反传销等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传销犯罪的形式变化,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增强学生的分辨能力与防范意识。(记者 翟永冠、向志强、杨稳玺、徐海涛)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内容未经本网证实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