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宁波8月25日电(记者 李佳赟)夜已深沉,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丹东街道上余村党支部书记张灵敏家中的客厅却依然灯火通明,七八个村民围着一张茶桌喝着茶、谈着事。几年前,张灵敏家中的客厅就成了村民的“说事厅”。每当夜幕降临,这里总是挤满了村民和村干部,家长里短、村事家事都在这里交流、汇集。
张灵敏家中的“群英会”正是象山“村民说事”制度的一个缩影。融合了“说事、议事、办事、评事”的象山“村民说事”制度,是近年来象山在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上的一项创新举措。目前,“村民说事”制度已在象山490个村推广,形成了治村理事的“象山样板”。
近日,宁波市推广“村民说事”现场会在浙江象山举行。这项源于象山基层的“村民说事”制度,将从“树木”变为“森林”,成为党建引领农村社会治理的“宁波样本”。
2009年,“村民说事”制度从象山县西周镇起步。提起“村民说事”,西周镇夏叶村党支部书记张方鸣拿出厚厚的近十本“村民说事会”的会议记录,里面详细记载了该村这几年实行“村民说事”制度后,每一桩老百姓讲的难题,每一件村干部“下功夫”解决的事。
图为宁波市推广“村民说事”现场会 李佳赟 摄“以前,村民有什么难题和诉求,不知道到哪儿说,就只能在公共场合谈论,你一言,我一语的,非但没能解决矛盾,反而容易引发争吵。”在张方鸣看来,每月定期举办的“说事会”成为了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的“拦洪坝”、基层矛盾的“中转站”,更是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民生民利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为了更好地汇集民智、民意,象山还创新方式灵活说,涌现了“网格说”“线上智慧说”“现场支部会说”等新形式、新载体,说“和”了矛盾纠纷,说“清”了发展思路。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村民说事”关键在“办”。为了让件件繁事有回音,象山采取民事村代办模式,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依托“一中心四平台”,实行村级事务管理多员合一、专职代办,实现村民办事不出村。
此外,“村民说事”还形成了系统考评体系。比如,“村民说事”中的村民专项评,会对每件办结事项进行满意度测评;镇乡(街道)绩效评,则把“村民说事”与集体经济、村庄环境、社会稳定、干部廉洁“四张报表”考评相结合,与涉农政策资金补助挂钩,鼓励各个镇乡街道之间比学赶超,争先创优。
宁波市象山县委书记叶剑鸣表示,近年来,象山不断深化完善“村民说事”制度,探索形成了以“说、商、办、评”为核心内容的制度体系,构筑了村务管理、决策、治理、监督的全闭环,走出了一条共商共信、共建共享的治村理事新路子。
如今,随着“村民说事”制度不断发展漫溯,不仅“点”上开花,更在“面”上结果,成为了宁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一个响亮“品牌”。
浙江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唐一军指出,“村民说事”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载体,必须提高站位、精准定位;“村民说事”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必须明确指向、把握方向;“村民说事”是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的务实之招,必须统筹联动、融合互动;“村民说事”是夯实长治久安乡村根基的重要举措,必须持久用力、持续发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