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正文

中秋打糍粑 泸州纳溪农户坚守传统上百年

时间:2017-09-30 00:00: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浏览数:46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中新网泸州9月29日电(邹立杨 汤雁 杨涛)“虽然吃不了多少,但制做的过程能勾起很多美好的回忆。”29日,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棉花坡镇安富村的袁斗英一大早就起床忙碌着,今天家里要打糍粑,邻里亲友都要来。中秋节来临前,泸州的乡村,几乎家家户户都要打糍粑。

  据了解,打糍粑,迎中秋,是川南泸州地区的民俗活动之一,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近年来,泸州市纳溪区利用传统节日,挖掘和传承地方民俗文化和乡土风情,让传统的佳节文化,在言传身教中代代传递,诠释了亲情的同时让年轻人记住老祖宗留下的习俗。

袁斗英家,邻居和亲友帮着打糍粑。 杨涛 摄

  蒸糯米,洗碓窝……9点左右,袁斗英的家里热闹起来,兄弟姐妹和相熟的邻居都来了。在62岁的袁斗英看来,每年中秋节打糍粑算是家里的“大事”,这个习俗在丈夫家已经坚持了上百年。“中秋不打糍粑就像过了一个不完整的节。”

  “碓窝棒不知道放哪儿了,重新做一根吧。”丈夫刘昌明没有找到打糍粑的碓窝棒。对家里的男人们来说,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找来一根碗口粗的木头,削去表皮,再把中间一截削磨细些,用不了半个小时,一根称手的碓窝棒便做成了。“碓窝是家里的老物件了,碓窝棒不知道舂烂了多少根。”

袁斗英在邻居和亲友的帮忙团糍粑,准备过中秋节。 杨涛 摄

  打糍粑是个力气活,还得男人们来完成。袁斗英将蒸熟的糯米倒入碓窝中,刘昌明和邻里的男人便开始用力舂。“咋这么粘?”年轻的晚辈刚参加工作,第一次回乡下打糍粑,用尽吃奶的力也没将碓窝棒从起黏的糯米中拔出,惹得亲友笑作一团。

  “先将糯米浸泡,用甑子蒸熟,再用碓窝捣黏,从碓窝中捞出团成糍粑。”袁斗英介绍着打糍粑的流程,将舂好的糍粑从碓窝挖出。

  在川南的农村,哪家过中秋节都会邀请邻里帮忙,打好糍粑,所有亲友邻里分宾客围坐在一起,吃了糍粑聚完餐,就算是过中秋节了。(完)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内容未经本网证实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