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邢台11月1日电 (张鹏翔 李铁锤 赵昊)“我的毕生愿望就是为家乡做点贡献,让荒山发挥更大价值。我坚信只要我去坚持,这荒山早晚会变成‘金山’,这一方水土一定能造福后代子孙。”河北沙河安河村村民杨子时说。
杨子时在修剪果树,他开垦荒山二十年,终将荒山变成青山“金山”。 张鹏翔 摄在太行山东麓的丘陵地带,有个山村,这里曾是水不通、路不通、电不通的“三不通”之地。如今这里是千余亩的绿色海洋,一派生机。这归功于一位花甲老人——杨子时。
“当时很多亲友反对我承包荒山,毕竟当时山道崎岖、荆棘遍布的大山,让人看不到希望。”杨子时说的荒山,位于沙河市柴关乡安河村,是杨子时的家乡。1997年,40岁的杨子时放弃城里优越的条件,毅然选择回到老家,承包荒山1000余亩,开启了拓荒之路。
杨子时在补种新苗,经过20年的辛勤开垦,荒山变青山,并被划为省级重点公益林。 张鹏翔 摄面对光秃秃的山丘,杨子时一度无从下手。他请教农林专家,求助经验丰富的老农,研究山地土壤气候,确定适宜的树种。山上缺水,杨子时选择种植花椒树、柏树、枣树、椿树、槐树等耐干旱树种。没有钱买树苗,就自己育苗、改良树种。
山路崎岖,无法通车,全靠人力把树苗往山岗上背,自己背不过来时,杨子时就拿出积蓄请乡亲们帮忙种树,拉上老婆孩子一起上山种树,每天背树苗上山,他的手磨破了,后背划出了血迹……小树苗需要水,但山上没有任何水源。没有水,树就不能成活。为了保证树苗成活率,杨子时带领村民用排子车拉水、靠扁担挑水,一趟趟往返村里和山上。经过颠簸的山路,运来的水往往只剩下多半桶,正是这用汗水聚起的水源,滋养了株株树苗。
杨子时细心照料每一株树苗,就像呵护自己的孩子。经过两年努力,嫁接的枣树长出新芽,花椒树、槐树、椿树已经在山坡上随处可见,一派生机勃勃。就在一切都充满希望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毁掉了三分之一的树苗,杨子时第一次留下了眼泪。
面对挫折,所有人都劝他放弃。杨子时却选择重育苗,再栽种……
功夫不负有人心,数年的辛苦耕耘让杨子时的荒山开发初见成效。在专家的专业指导、合理规划下,这片荒山逐渐变了样子,花椒、石榴、梨、核桃、大枣,组成了一个采摘主体。同时还在山上种植了柏树、槐树、椿树、杨树和火炬树,以前的光山秃岭现在已是满目青翠,被划为省级重点公益林。
杨子时的创业行动感动了越来越多的人,他的荒坡开发工程被评为“规模化优质工程”,个人被评为“绿化标兵”、陆续被评为“乡土拔尖人才”、“沙河市林业工作先进个人”、沙河市“道德模范”、“感动邢台”2014年第三季度网络人物、“邢台好人”、“河北好人”……
“老杨用20多年的辛劳,换来了今天的成就,将这荒山秃岭变成了‘金山’,让俺们附近的村民也有了一份固定的收入。”村民张志刚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