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宁波11月29日电 (记者 何蒋勇通讯员凌笑珍)传统手段已不能有效制裁精于算计、投机取巧的“老赖”,只有采取科技的手段以及更强硬的执行措施才能扭转受害人遭殃。29日,记者从浙江省舟山市嵊泗法院获悉,该法院洋山法庭积极采取网上布控、司法拘留等手段,将一起历时十几年的“骨头案”画上句号。
2005年1月2日,唐某和陈某两人因合伙经营舞厅需要资金,经朋友介绍向董某借款150000元(下同:人民币),并出具借条两张,借期一年,每月1300元利息,3个月付一次。2人取得借款后,开始投入舞厅装修、经营共9个月,期间借款利息都按时偿还。
2005年10月2日起,董某见借款利息迟迟不到账,催讨后对方一直推脱。一年的借款很快期限,但董某多次催讨本金和利息,唐某和陈某均以无钱为由,拒绝归还。
于是,董某将两人告上法庭。最后法庭依法判决唐某和陈某应偿还本金加利息155850元,但对于该一纸判决书,两人并没任何表示,但失去联系。
2007年6月30日,董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在执行过程中,两个被执行人外出打工,去向不明,没有财产可供执行。无奈,只得以终结执行程序告终。而一直没有消息的两被执行人也从未主动履行执行标的款。
时间过去10年,洋山法庭的执行人员终于联系到唐某,但他仍坚持表示自己做生意亏损,无力偿还。董某通过打听唐某在北京那边做生意,有财产可供执行。洋山法庭的执行员告知唐某不履行债务可能承担的法律后果,唐某却态度强硬,拒不配合执行。执行员跟董某商量后决定由唐某偿还75000,并启动恢复执行程序。
期间,嵊泗法院还依法将唐某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对其进行网上拘留布控。
2017年11月一天晚上,唐某准备前往北京,当他掏出身份证准备购买船票前往小洋山时,被当地派出所察觉,随即唐某被带往洋山法庭。
即将面临司法拘留,一向态度强硬的唐某终于感到后怕,一旦拘留自己的生意也会受影响,于是他连夜联系自己的朋友替其还款。于是,唐某的朋友送来30000元现金,剩余的45000元唐某和董某写下协议于年底前还清,该案终于得以执结。
董某称:“十几年了,一直以为自己借出去的钱是打水漂,没想到现在看到希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