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频道 > 曝光台>正文

报道称重庆大学生靠汽车超人刷单月入过万

时间:2016-09-29 19:37:20    来源:荆楚荆门网    浏览数:46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日前,有市民向上游财经-重庆商报记者爆料,有汽车养护互联网企业app雇佣几乎没有汽车养护消费需求的重庆大学生刷app下载,酬金100元,每天需要下载20次。不少学生通过组团的方式,获得不菲收益,日均收入数百元。

上游财经-重庆商报记者调查发现,app下载刷量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形成了一个产业。游离在法律之外灰色地带的刷量产业,已成为行业众所周知的潜规则,不少投资者人甚至鼓励这种行为,以求更好的数据。

大学生下载APP最高日赚500元

调查

“刷量”已成行业潜规则

记者查阅资料看到,汽车超人是特维轮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旗下提供一站式O2O服务解决方案平台,而特维轮属于上市公司金固股份旗下机构。从应用属性来看,“汽车超人”主要为用户提供换汽车轮胎和汽车保养等服务,而重庆在校大学生一般没有汽车,甚至有些学生连驾照都未考取,几乎没有此类需求。

记者调查发现,特维轮公司刷量的历史由来已久。2014年,特维轮天猫店多次刷单,并在当年双十一期间因为刷单被天猫处罚罚款1万元,禁止参加营销活动3个月。

2015年曾有媒体报道,汽车超人提刷数据,通过团购地推的方式将原先合作门店从300家开设到了10000家,每家门店每月被分配的订单量不足1单,同时通过批零倒挂,虚假交易抬高天猫销售额最高峰至6000万一个月。尽管汽车超人刷单行为屡次被处罚,但并没有停止。

对于刷量一事,昨日上游财经-重庆商报记者致电汽车超人工作人员,对方表示不太清楚,请记者留下联系方式。截至记者发稿,对方并无回复。一位刷单平台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如今靠刷量冲榜的app比比皆是,汽车超人只是其中一份子。

速途研究院院长丁道师坦言,互联网企业的刷量,比今年央视315曝光的更严重。

分析

巨量下载数字背后是利益

眼见为实,这句话并不适合当下app市场。

来自友盟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Android和iOS两大平台中,Android刷量现象比较普遍。

“这个以结果为导向的互联网行业,可以量化的数据规模,是吸引投资人的核心因素所在。”丁道师分析指出,这部分也最容易让app开发者通过造假来造假,从而欺骗投资人。

实际上,app“刷量”已经是众所周知的潜规则,多位互联网从业人员都透露,不少投资人都知道这个情况,甚至会鼓励这种情况。“投资人之所以会认可这种行为,是因为他们希望有好的数据给下一轮接盘者,这样才好拿钱离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风投人士表示。

如今,APP刷量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渠道给APP刷数据,APP商务拿数据给老板看,老板再给投资人看,投资人在讲故事给接盘者。

尽管开放平台对刷量行为严加控制,但是依然无法阻挡app刷量的野蛮入侵。在知乎上,就有创业者分享了自己的经历:辛辛苦苦想了一个创意并开发出APP,结果被其他公司抄去。当自家的APP还在为用户数苦恼的时候,别的公司已经用各种手段刷数据。最后在自己要寻求投资时,就完全没办法跟抄袭的APP竞争,错失融资机会,只能黯然离场。

“刷量已经成为app推广的一种必需品,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活下来,有时候不得不采取非常规的手段。”重庆中商科技负责人李洪州无奈的说。

一位业内人士坦言,刷量有大量的刷也有少量的刷,有刷下载、有刷付费、还有分时间段刷……

上述人士指出,刷量对产品也有好的一面。如果产品好,在刷量之后排名噌噌直涨,不明真相的用户看到很有可能也会跟着下载,结果打开一看还挺不错,这样滚雪球似的真实用户就慢慢上来,数据也越来越好看了。但如果产品一般,这种刷量就会越刷越死了。

不过无论如何刷,直接的受害者就是消费者。丁道师指出,消费者看到一款应用,通过刷量形成了巨大的下载量,排名靠前,但是下载后发现并不好用,一般就会果断删除,“浪费了消费者的时间和流量”。

此外,一些刚入行的创业者,也很容易成为刷量的受害者。业内人士坦言,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推广app,就会将app放在网盟渠道上让其推广,一旦遇到某些无良商务,他们会提供假量,“假量表现在游戏注册人数和下载量大幅提高,但大部分都是打开一次后就删除游戏,付费率完全没有提升”。

记者手记

不要为了“刷”而舍本逐末

如今不仅是app下载会刷,就连微信公众号阅读量、甚至网络直播都可以刷。“刷”已经成为互联网从业者并不避讳的词语。

如果从市场竞争的结果倒推,一家互联网企业要成功,就要不计成本地获取客户,而刷数据,往往就可以快速的获得资本的认可,进而得到大笔的资金,补贴用户,快速获得市场。这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马克思曾说过,如果能获得300%的利润,资本家就敢冒被杀头的危险。天下熙熙,皆为利往,一切为了利益。如果刷数据能带来利益,并且无需承担太大的风险时,刷数据就成为了偶然中的必然。

国内”刷量“、“刷单”的盛行,实际上有着更基础的背景:法治和信用环境的缺失。如果法治环境使得职业刷客和企业默许刷单、刷量的违法、失信成本很高,那么企业自然关注的是如何做好产品,而不是不计手段、成本地获取客户。归根结底,好的产品,才会留住客户,赢得市场。

文/上游财经-重庆商报记者 孙磊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内容未经本网证实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