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频道 > 财经评论>正文

“胶水参”炖半天 能治哪种病?

时间:2015-05-05 22:49:47    来源:西北新闻网    浏览次数:46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哈尔滨南极批发市场名优城五楼专门批发东北特产,记者说要进货,商家告诉记者,这些特产里人参最好卖。在一家店门口,记者看到有两个人正在拿胶水粘人参,他们把一些人参的边角料粘到手里人参的芦头上,粘完后就变成芦头很长的人参。人参卖出去都是用来吃的,但这粘参的胶水可不是什么食用胶,就是普通的502胶水。(《半岛晨报》5月4日)

  502胶水糊弄出来的“野山参”,再披着“东北三宝”的幌子糊弄人,听起来匪夷所思,其实也没什么可奇怪的。有案可查的报道,可以追溯到2005年,当年的媒体就曾以“中药材造假严重花款多,硕大野山参竟是胶水粘”为题,揭露了行业内公开的秘密。十年过去,“胶水人参”不仅没有因曝光而绝迹,相反,日子还很滋润。就像批发市场上的商贩说的,“不知道你们当地是什么法律,在我们这块儿还可以,没有什么管的。”

  这话令人瞠目,却又让人哑然。源头上的造假管不了、管不好,也只好在终端消费领域提醒消费者:便宜没好货,擦亮眼睛买山参吧。在“胶水人参”领域,底线就是“吃不死人”,再加上虚假检测报告“护法”,一路横行,畅通无阻。如果消费者恰好高价买到假货,又没有生化实验来甄别真伪,除了心理上的“滋补效应”,身体上恐怕终究也只能吃个哑巴亏——502胶水炖半天,能治哪种病呢?

  “没人管”的准确说法,是“有人没去管”。从权力构架上来说,市场监管、食安监督、质量检验等部门,从来只有强化,而未曾有半点削弱。人员到位了、职权明确了,偏偏还是让“胶水人参”成了土特产中的灰色产业链,无非只有两种可能:一是虚与委蛇,明目张胆的造假背后,对应的是行政执法不作为;二是沆瀣一气,造假者胜券在握,还是因为早已对执法者的“七寸”玩弄在手。法令上的张弛无度,是执法者的弹性突破了规则的边界,太过“自由”。

  量产的“胶水人参”之所以购销两旺,折射的也是旅游市场土特产行当的乱象。眼下,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综合性产业,与旅游相关产业达110多个。以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为例,国内短程高铁旅游、自驾游以及目的地成团、景区门票销售、一日游均现大幅增长:譬如北京乡村民俗户累计接待游客203.8万人次,同比增长9.9%;民俗旅游收入2亿元,同比增长10.2%。特色游带火的是土特产销售,但如果土特产就是靠“胶水”等糊弄骗人——那么,市场失范的危害,也许并不比“女导游”的辱骂来得轻柔。

  假冒“野山参”等土特产,做的是一锤子买卖,而且料定外地消费者维权成本高,只要本地监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13亿人口的基数在,纵使没有口碑,一样盆满钵满。从这个意义上说,地方执法与监管的心思,直接决定了造假售假的猖獗程度。量产的“胶水人参”,十年妖娆不败,当真就闷声发财、没人管管?就像网友问的,法律的斯文,公权的信誉,在少数地方,莫非只值这几根假山参的钱?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