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粉尘堵住半条河
长江商报消息 当地政府已有处理措施,采石场整改验收不合格不准生产
□本报记者 刘迅 发自宜昌
“水什么时候能清,落灰不再像下雪”已经成了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黄花镇姜家畈村二组村民最大的期盼。
黄花镇是工业建材大镇,矿产资源丰富,储量大、品位高,全国各地生产企业慕名而来,然而这个给地方经济带来繁荣的“石材产业”,也不可避免地给周边环境带来了污染。“采石场一开工,灰尘大得我们没处躲。”一说起采石场,村民老王硬要拉着记者到家里看看情况。在家具上轻轻划过,手指上就是几个黑印。当地村民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多次到相关部门投诉,镇政府工作人员也就此事展开了整治规划,石场整治验收合格才能生产。
目前整改效果究竟如何?4月2日,黄花镇村民告诉长江商报记者,1月份采石场停产了一段时间,周围环境有所好转,但2月上旬起,周边采石场又开始生产,从半夜开始持续到清晨七八点才收工,依旧灰尘满天飞,目前状况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变。
8米宽河道变小溪
黄花镇地处宜昌市夷陵区西北近郊,宜巴高速、宜秭和宜保省级公路穿境而过,镇政府距宜昌中心城区20公里。
近日,长江商报记者乘城乡班车,沿宜保公路驶向黄花镇。在双车道的省际公路上一路颠簸,车窗震得“轰轰”响,乘客不得不拉紧把手,生怕摔倒。双向车辆擦身而过时,得减慢车速,小心行驶。
探窗而望,这条两车道的省道,沿路残破坑洼。司机说,每天大量运送石头、水泥、建材的大型车辆频繁往返,路面被碾压得不成样子。
半路下车,记者沿路步行寻找采石场。在村民的指点下,在该村桥头转角处发现一家依河而建的石材厂,侧门招牌上写着“姜家畈石材厂”。村民告诉记者,正是这家石材厂里切割石头的污水排入河道,使得附近的程家河水变成了白泥浆水。
记者来到厂区旁的河边,河道两边铺满切割后被丢弃的碎石余料,行走都很困难。探访当日,石材厂虽未开工,但程家河的水仍浑浊不堪。
靠近厂区的上游段,在阳光照射下,混着大量粉尘污泥的河水已成黑灰泥浆水,难畅快流动。原本8米宽的河道,大半被淤泥“占据”,河流变小溪。
长江商报记者在岸边用树枝试探,最浅处沉积的粉尘淤泥起码有30厘米深。轻轻一搅动,泥浆直往上翻涌,河水瞬间浑浊不堪。周围居民说,石材厂机器切割石材,产生大量粉尘,加上降温用的水一起,通过管道就直接倾倒在河里,一直也没人管。
长江商报记者在现场看到,程家河靠近场区一侧的小树多已枯死,树干、枝杈上全被粉尘覆盖。裸露的河床上碎石随处丢弃,粉尘淤泥在河床下沉积,往下游河水才稍许清亮,粗略估计,沿途两公里的河水受到污染。
家住程家河下游的张师傅说,以前的水清亮得很,干农活累了直接捧一把就能喝,现在拿来洗衣服都不行,“用河水洗的衣服,穿在身上痒得难受”。
常年不敢开门窗
村里的河水受到污染,村民只能避而远之。但难以忍受的是,每天呼吸的空气也充满灰尘。姜家畈村2组的陶师傅说,几家采石场开工了,出门就必须要戴口罩,房间门窗整天紧闭不能开,衣服被子闷着不敢晒,下地干活都受影响。
附近村民诉苦,这两家采石场炸山取石后,将其切割成大小规格不同的品种。正是在打磨分解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
长江商报记者经过多方打听得知,这几个采石场已经存在几年了,其中一家是本地林姓老板的,另一家则属于浙江老板,姓卜。一知情人告诉记者,仅这两个采石场,年产石头约90万吨。
姜家畈村2组陶师傅的家虽和采石场直线距离相隔约500米,但仍被粉尘搅得“很烦心”。陶师傅说,一般采石场晚上10点左右开工,一直到隔天清晨8点,“每天一早,刚扫过的屋子、院子,全部又是粉尘,苦不堪言”。
“即使家里门窗不开,床上落一层灰,真没处躲了。”一位村民说,晚上在家曾拿着手电筒照明,肉眼能见到明显灰尘,家里像下小雪。
开山取石,需要用炸药。陶师傅说,每次炸药一爆炸,冲击波震得房子像遇到地震,心里吓得怦怦跳。2013年,陶师傅家的5间砖瓦房,有2间房的墙全部倒塌。无奈之下,他花17万元重新盖起一栋3层的楼房,去年底,刚建好的新房一楼到三楼的墙壁被震出一条裂缝。
不光是陶师傅家,姜家畈村2组不少老房子因长期震动,墙面、地面开裂,瓦片错位,玻璃震碎,水泥松散脱落,最后倒塌,给村民住房带来极大安全隐患,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长江商报记者从一份当事人手中的资料看到,姜家畈村2组的20多位村民曾向当地有关部门写“联名信”,诉称采石场生产中产生大量粉尘,污染空气和生态环境,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陶师傅说,去年5月,他将情况投诉到当地环保部门。随后,环保部门派工作人员到现场执法检查,并对村里的几家采石场进行了处罚,但是没过几天,这几家采石场又恢复了老样子。
整治验收合格才能生产
黄花镇是建材大镇,镇内探明的矿产资源达20多种,依托资源优势建成的黄花建材工业园,被列为全区四大园区之一。包括大理石、花岗岩等品种,该镇每年年产量80万平米到120万平米,占据了宜昌本地六成左右的市场,还有不少外销。
长江商报记者来到黄花镇镇政府时,被告知镇长等主要负责人忙于整改等工作,没时间接受采访。但对于村民投诉的情况,镇政府工作人员表示,目前镇规划环境保护所工作人员已联合区环保局等部门一起,到现场查证,问题基本属实。
一位参加过现场调查的工作人员说,姜家畈石材厂去年转卖给了另一位本地老板,但未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厂里只能出示临时排污资质,但已于2012年12月30日到期。对此,执法人员已对该厂叫停。
在夷陵区环保局,该局办公室主任称对具体整治“不太清楚”。随后,记者电话联系该局一位副局长,对方以开会为由挂断电话,记者多次联系,终未得到回应。
实际上,夷陵区正在对采石场进行整治。长江商报记者辗转看到一份责令整改通知书,其显示:环保部门要求采石破碎部分,必须进行散水加工,降低粉尘飞扬;施工现场要安装吸尘器,部分施工作业要全封闭操作;成品料各种规格运输带装有水设施。
黄花镇规环所所长甘勇介绍,目前该镇已组织力量在辖区范围内全面开展污染排查工作,排查采石企业、石材加工企业、工业生产企业、小型加工企业共一百余家。对采石场作出了三项处理措施:立即“休克”停产,在取得相关部门的审批之前,不准擅自开工复产;全面审查资质,对该企业的工商营业执照等相关文件、凭证进行复查;企业停产后,要对厂房周边的废石、废渣进行清理,对污染的河道进行清淤处理,恢复河道原貌。
镇政府一工作人员说,采石场在爆破、加工、运输过程中,都会产生粉尘污染。该镇要求所有开放式场区必须进行封闭改造。长江商报记者连日蹲守发现,个别采石场老板虽“白纸黑字”承诺先停工整改,合格后再复工,但仍在偷偷往外运送碎石。在姜家畈2组附近,短短10分钟,6辆满载碎石的大型车辆从场里运出,沿路扬起一阵阵灰尘。对于停工状况,镇政府工作人员表示并不知情,因镇规划环境保护所人员有限,不可能每天盯着,将对此事进行调查。
按照整治规划,2015年1月底至12月30日,根据集中整治阶段的经验及成果,在全镇所有的工贸企业、水域、行政村开展综合环境大整治,结合美丽乡村、清洁家园工作,每月一通报。目前整改效果究竟如何?4月2日,黄花镇村民告诉长江商报记者,采石场在今年1月份停产了一段时间,周围环境有所好转。但春节前半个月,周边采石场又开始生产,从半夜开始到清晨七八点才收工,依旧灰尘满天飞。目前,这些采石场仍在生产,环境并没有改善多少。当地一知情人透露,这些采石场的采石证已经延期至少五六年。
宜昌夷陵区姜家畈村,用木棍在程家河中轻轻一搅,沉淀在河底的粉尘纷纷涌上河面,河水浑浊不堪。本版图片 本报记者 傅坚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