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正文

“轮椅义工”生命最后捐献遗体:生前摇轮椅去献血

时间:2016-12-25 13:30: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浏览数:46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59岁的周芳良因为高位截瘫,坐了32年轮椅。

  32年里,轮椅就是他的脚。从2002年开始,他摇着轮椅往返60公里到医院献血,一共献了11次共4800毫升;2009年开始成为义工,摇着轮椅跑遍巍山镇的每一个地方,帮助别人。

  11月19日晚上7点22分,一场交通事故带走了这位轮椅上的义工,而他,用早就决定好的方式继续帮助他人——捐献遗体。

  12月23日举行周芳良遗体告别,也就在这一天,他的遗体成为了医学生们的“无语良师”。

  昨天上午,在东阳市黉门前广场上举行了一场“爱心接力”活动,50多人在他的影响下,签下了器官捐献志愿书。

  高位截瘫的他

  献血11次共4800毫升

  周芳良是东阳市巍山镇人,1984年才28岁的他,在青海一建筑工地干活时不幸受伤,导致高位截瘫。

  2002年12月1日,周芳良在报纸上看到东阳市中心血库告急的消息,萌发了要无偿献血的念头。

  可他要献血并不容易,离他最近的献血点是东阳市人民医院,从他巍山镇的家到医院,差不多有30公里,开车也要1个小时。

  因为坐着轮椅,他没法一个人上公交车,这30公里,是靠他自己摇着轮椅去的。

  这段路程,可不都是四平八稳的马路,巍山屏顶、横锦水库这些弯曲绵延,还有些坡度的地方,他得摇着轮椅过去。

  终于找到了东阳市人民医院中心血库,可由于国家不提倡残疾人献血,当时医生对周芳良婉言谢绝。

  周芳良立下“一切后果自负”的字据坚持献血。这样的献血,一共有11次,4800毫升血量,相当于他全身的血都已经换过了一次。

  残疾,对他的生活似乎没有什么影响。

  做义工的时候,伙伴们都喜欢叫他“周师傅”,而他也成为了他们当中最靠谱的那一个人,“就在前几个月,我们要到佐村做义工,离他住的地方有七八公里,我前一天给他打电话,问他需不需要找辆车接他过去,他说不用,自己会去。”东阳义工协会巍山分会代会长吕巧珍告诉钱江晚报记者。

  那天的义工活动当中,有一件事是为佐村的村民们磨菜刀,义工协会准备了四五块磨刀石,他们发现,周芳良不仅一个人摇着轮椅赶了七八公里路过来,还带来了四条他专门做好的木板凳,“就是专门适合磨刀时候坐着的,一头高一头低。”吕巧珍说。

  曾经做过木工的周芳良早早就想好了这个小细节,一声不吭地帮伙伴们做好了。

  同为残疾人的妻子

  要帮他完成最后的愿望

  周芳良的妻子励梅飞也是残疾人,行动并不方便。为了让妻子生活得舒服一些,2008年,周芳良向亲戚朋友借了钱,在村子里盖了一座4层小楼。

  “里面没有装修,都是水泥胚子,就是把门和窗搞搞好我们就住进来了。”励梅飞说,周芳良把装修的事情往后拖了拖,攒了点钱就还给亲戚朋友们。

  因为腿脚都不方便,四层楼的房子,两人只能在一楼活动,而周芳良为房子留下了装室内小电梯的空间,“明年就能装电梯了。”就在几个月前,周芳良这样向妻子承诺道。

  不过,他却再也没办法和妻子一起到自家的楼上去了。

  明年,过完了5月28日的生日,他就年满60岁,能领社保金了。钱虽不算多,但对这个家庭来说,足够让他们过上更舒服的日子。

  还是在这一年,他们的儿子就要高考,“儿子高考之后,就让他考个驾照。”

  然而这一切,随着那次交通事故,都离周芳良远去了……

  周芳良走了,但他留下了更多。

  “几年前,他就说过走了之后要捐献器官捐献遗体,很早就签了捐献志愿书。”励梅飞说,他的器官已经不符合捐献标准了,但她无论如何也要满足丈夫遗体捐献的愿望。本报记者 张苗 本报通讯员 曹燕芳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内容未经本网证实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