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正文

专业人士教你识破“塑料紫菜”谣言

时间:2017-04-19 00:00: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浏览数:46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央视网消息:食品安全,社会关注,人人关心。相信很多人都从朋友圈里,或者一些网页上看到过这样一些有关食品或者健康的消息,比如“什么东西能吃”,“什么东西不能吃”,“某某食物有毒致癌”等等这类话题,而且标题起得也是耸人听闻,不光有图还有视频。那么,有图有视频就代表有真相吗?是谁在发布这些消息?目的又是什么呢?

  今年3月在网上热传一段视频,视频中的人将某品牌紫菜放入水中泡发,随后捞起撕扯。泡发后的紫菜较有韧性,这个人因此判定紫菜是黑色塑料袋做的,类似的视频还不止一个。

  视频发出后几天,“紫菜是塑料做的,大家千万不要吃”这样的说法成了人们聊天的热门话题,紫菜也成了众矢之的,许多商场、超市的紫菜都纷纷下架。一些地方的食药监部门来到超市、市场等对在售的紫菜进行多批次的抽样检查,并没有发现所谓的“塑料紫菜”,监管部门、专业机构等也都进行了辟谣。食品专业人士告诉记者,从专业角度来看这个视频漏洞百出。

  紫菜拿到手里是脆的,水泡之后变软了,这说明它能吸水,塑料不能吸水,而且实际上紫菜的价格还没有塑料贵。

  记者和专家用相同的紫菜在水中浸泡后也看到了相同的效果。

  然而,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要分辨视频中的东西究竟是不是塑料,确实非常有迷惑性。就在“塑料紫菜”谣言刚刚过去后没多久,又有人发布视频,称自己家买的粉丝点燃后能燃烧,而且噼里啪啦作响,也是塑料做的。

  虽然是老谣言,但却总有新包装,而每一次这样的假消息传出后,不仅引起消费者恐慌,还给产业造成损害。这次的塑料紫菜事件后,仅仅几天的时间,紫菜的销量就一落千丈,原产地福建的紫菜商家损失惨重。一个简单的谣言让一个产业受到了巨大的伤害。

  目前,针对这种食品安全的谣言或假消息,国家部委、科研机构、网络平台等搭建了一些辟谣平台,及时对这些谣言进行反击。如何从源头上控制这些虚假信息的传播,不让这些谣言恐慌大众、造成破坏,已经成为各个部门的重要工作。各个执法机构在发现谣言后马上溯源调查,揪出炮制这些谣言的幕后黑手。针对此次“塑料紫菜”视频涉嫌的造谣事件,晋江市公安局成立专案组,已经有一名录制谣言视频的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

  这些年来,这些谣言和假新闻也在不断升级。

  此前谣言或是假新闻多在某些地域传播,然而现在这些假消息更多在网上出现,经过多轮传播,使得人们对一些谣言缺乏判断。因此除了对谣言的源头进行打击,传播平台对相关内容的监管非常重要。此次“塑料紫菜”谣言,微博管理方就处理了159名用户,其中第一个在新浪微博爆出“塑料紫菜”视频的微博的用户被永久禁言。

  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编造、散布虚假食品安全信息,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惩处网络造谣已被纳入新修订后的《刑法修正案(九)》“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内容未经本网证实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