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正文

“互联网+健身”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运动?

时间:2017-08-26 00:00: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浏览数:46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新华社北京8月25日电 题:“互联网+健身”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运动?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王炳坤 杨稳玺 张大川 朱丽莉

  当日渐升级的运动需求与无所不在的移动互联网技术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近日,有“移动健身教练”之称的运动APP“Keep”宣布用户过亿,向人们展示了健身运动类软件的热度。快速成长的运动APP正如何改变人们生活?未来又将如何定义运动?

  “Keep”用户破亿,移动软件让运动更好玩

  近日,健身软件“Keep”对外宣布注册用户数量突破一亿。自2015年2月上线以来,“Keep”短短不到3年即成为国内同类软件用户数量中的“NO.1”,随着全民健身时代到来,其成功吸引了人们对运动APP的关注。

  打开手机应用商店,以“健身”“运动”等为关键词,搜索到的各种APP让人眼花缭乱,其中“Keep”“火辣健身”“咕咚”“Fit”“悦跑圈”等软件,已是很多人手机上的“常客”。据数据统计互联网公司Statista统计,2016年中国健身市场的消费额中,近一半是移动运动APP产生的。

  随着运动软件逐渐普及,它们带起的锻炼热正悄然改变人们的生活。“周末约个场地走起?”“你今天跑了吗?”“又是5公里夜跑,痛快!”……与平时休闲娱乐局限于聚餐、K歌、打麻将不同,运动变成一种时尚。在很多城市,年轻人见面问候不再是“吃了吗?”,而是“今天你跑了吗?”在微博、朋友圈等平台晾晒运动“战绩”,也成为很多人的每日必修课。

  健身类APP为何如此火爆?首先在于需求拉动。北京网络健身教练王玉分析,近年来都市人收入水平和生活条件不断提高,但身心压力却日渐增大;而相比于健身房锻炼、独自制订健身计划等传统运动模式,移动APP合理利用人们的碎片化时间,门槛低,付费少,且对场所没有太多要求,正好切中了现代人的消费痛点。

  移动软件展示个性、发现同伴、收获激励等社交功能,也让运动变得更好玩。“今天做了100个俯卧撑、200个深蹲、跑步5公里……”西安市民赵磊一边向记者展示自己的锻炼战绩,一边对朋友圈收获的138个点赞欣喜不已。深圳市民王志远是一款跑步APP的用户,曾经他是孤独的跑者,如今通过软件找到了居住在附近的5名跑友,大家相互鼓励和督促,改变了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惰性。

  同质化、难互动,运动APP暗藏隐忧

  “当前很多运动APP偏向同质化,提供的内容和服务大同小异,包括一些可穿戴设备,会显示脉搏、血压等信息,这些数据人们每天都看,却难以获取深层次的应用。”面对健身类软件的日益火爆,首都体育学院校长钟秉枢道出了其中的隐忧。

  事实上,经历了初期的快速发展,运动APP的一些瓶颈开始凸显。因锻炼内容通用性较强、个性化不足,很多软件难以为用户提供精细化指导。多数软件获取的主要是健身基础知识匮乏的“小白”用户,加上线下内容不足,缺乏相对完善的互动交流机制,在经过最初的新鲜感后,用户黏性明显不足。

  广州市民冯正之前上网跟着视频做俯卧撑、仰卧起坐和举哑铃,有了指导健身的APP后,感觉比看电脑方便许多。但多款APP提供的动作教程重复雷同,加上读数提示功能不全、强度分级不够精准,使用健身器械的运动教程自己根本做不了,去年坚持半年后,他基本停用了运动软件。

  社交功能的异化也给运动软件带来尴尬。南宁市民孙紫茉的朋友圈中一度流行跑步晒图,她新奇地下载了跑步软件,一开始收到点赞心里还美滋滋的,但只坚持一个月就卸载了。她认为不少人的走路步数、跑步公里数都有攀比之嫌,这样的盲目运动恐怕会适得其反。

  受此影响,近期不少运动APP纷纷陷入注册用户数量庞大,但日常使用频率下降的虚假繁荣。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如何更好地“动”起来?

  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4.35亿,体育消费总规模达1.5万亿元。面对未来的运动健身市场井喷,运动APP无疑将扮演更重要角色。

  业内人士认为,在“互联网+”的普及之下,个体的运动热情被点燃后,如何丰富锻炼内容、做好科学辅导、实现更佳效果,成为运动软件未来转型调整的方向。

  钟秉枢表示,运动APP为运动爱好者打造社交圈的功能不容忽视,人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是乐于分享的,并能从中获得精神激励和满足。他期待更多小众领域的体育人才与网络技术人员充分融合,开发出更多垂直细分的APP,适应不同爱好者的需求。

  沈阳体育学院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董传升认为,当前运动APP虽多,但相关锻炼教程的开发却明显不足,“对于入门级的APP,不应把健身房、培训机构的教程直接搬到线上,而应该依托人们的碎片化时间和日常生活行为开发锻炼内容,如此才能受到欢迎。”

  一些移动APP正努力追求线上和线下的融合。近年来随着“全城热炼”“小熊快跑”“燃健身”等APP诞生,一批线上软件开始整合线下健身房的闲置资源,为运动爱好者提供相对专业的服务。钟秉枢认为,从全民健身角度看,运动APP应发挥跨界组合纽带的功能,希望开发者能与运动器材厂商、各地体育场馆等合作,政府相关部门也可参与其中,优化体育产品供给。

  移动APP的大数据价值也有待挖掘。董传升介绍,目前沈阳体育学院正在开展研究,提升对运动数据的编码和分析能力,让移动软件生成的数据未来在健康管理、医疗判断中发挥作用。“总之,随着移动APP不断升级、完善,人们将赋予运动更多新玩法,并从中发掘出更多可能。”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内容未经本网证实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