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正文

长江源村新生活:牧民忙创业 收入增10倍

时间:2018-02-25 18:00: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浏览数:46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中新社西宁2月25日电 题:长江源村新生活:牧民忙创业 收入增10倍

  作者 孙睿

  农历大年初六,青海省格尔木市长江源村第一书记秦大云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和往常一样,他依旧开始了新一年的走村入户,实地调研。

资料图:青海省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大规模城镇改造。中新社发 赵凛松 摄

  担任“第一书记”两年来,秦大云最大的感受就是村里的牧民生活越来越好,村民之间矛盾也越来越少。

  “这些传统的牧民现在不仅吃酥油糌粑,更多人开始吃米饭炒菜了。”秦大云笑着说。

  2004年11月,中国启动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地处长江源头的唐古拉山镇是三江源保护区的核心区域,该镇平均海拔在4700米以上,是世界海拔最高的乡镇。但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三江源生态恶化明显,草场退化、土地沙化、鼠害成灾等现象导致很多牧民的牲畜越来越少。

  为了阻止世世代代生活的草原继续恶化,长江源唐古拉山镇128户407名牧民开始陆续搬迁至400公里以外的格尔木市南郊移民定居点,当地政府在这里为他们盖好了房屋和学校,形成了今日的长江源村。

  “村民刚搬进城里的时候很不适应,那个时候人均(年)收入也不过才2000多元(人民币,下同)。”秦大云说,现在的村民年收入增长了10倍,2016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近21000元,不少逐水草而居的传统牧民也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

  2004年从海拔4700多米的沱沱河雪山上搬迁下来时,有着初中文化的闹布桑周凭着勤劳和一口流利的汉语,干起了运输和建筑,三年前成了村里第一家住上二层小楼的人家。

  闹布桑周说,如今,除了跑运输,还在临村主干道开了一间“台球室”,每年收入涨到了30万元左右,没想到移民后的生活变得这么好。

  “如今,我们住在政府盖的统一藏式新房,平整的公路四通八达,公交车开到家门口,家家吃上了自来水,老人每月都有养老金。”村民更尕南杰说,“年轻人个个忙着学技术搞发展……村子完全变了一个样。”

  据中新社记者了解,除了村民生活改善,当地政府近几年先后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有效改善了村民的人居环境。目前,长江源村村容整洁,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齐全。

  长江源村党支部书记才让昂毛说,去年村里开始修建天然气管道,目前已经完成了全村50%天然气管道入户工作,等开春天然气通了,家家户户就可以用天然气做饭了,既干净环保又方便省钱。

  长江源村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6.5%。搬迁牧民在享受国家草原奖补政策的同时,政府还对16周岁以下55周岁以上牧民群众发放困难补助和每户发放燃料补助。

  秦大云介绍说:“格尔木市委市政府鼓励村民进城务工、从事运输业、手工编织和吸纳村民担任草原生态管护员、湿地管护员等多种形式增加村民的收入,并通过建设农贸市场、宾馆等扶贫项目的实施使长江源村搬迁牧户年户均分红679元和715元。”

  秦大云表示,目前长江源村的贫困发生率是“零”。

  官方数据显示,从2013年至2017年,青海藏区贫困人口已从2013年底的28.2万人减少到2017年底16.3万人。青海藏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4%,已连续七年实现稳定增长。(完)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内容未经本网证实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