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频道 > 财经评论>正文

迷信进口食品 小心“三大坑”

时间:2015-03-15 16:03:50    来源:西北新闻网    浏览次数:46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澳大利亚蛋白粉、印尼天然燕窝、比利时巧克力……如今,进口食品已成为不少都市白领“买得起的奢侈品”。它们不仅在网店热销,在不少大型超市也有了售卖专区。

  记者采访发现,在国内食品安全问题屡遭曝光的背景下,消费者对进口食品普遍更有好感。然而,进口食品一定更安全吗?消费者在选择进口食品时不宜盲目信任,应仔细甄别,注意食品成分及包装,以保护自身健康和合法权益。

  细数那些“退一赔十”的“进口食品”

  “天然燕窝”产地成谜

  2014年9月,上海市民覃先生花费6523元在一家保健食品店购买了四盒标有“××保健”字样的“天然燕窝”。而后,覃先生发现,燕窝中嵌有黑色动物毛发样异物,便上网查询。原来,由于禽流感等原因,我国近年来已禁止从印尼等国家进口燕窝,直至2014年11月才准予符合相关检验要求的印尼燕窝产品进口。而覃先生于2014年9月购买的四盒“天然燕窝”,却标明“原产地:印尼”。覃先生随即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举报,并将经营保健食品店的乔女士告上法庭。法院判令乔女士退还覃先生货款6523元,支付赔偿金65230元。

  蛋白粉“营养过剩”

  2014年8月,张小姐通过“京东商城”先后三次购买了名叫“艾贝斯”的乳铁蛋白粉,付款8464元。之后,张小姐发现,这款原产国为澳大利亚的进口蛋白粉超标使用了营养强化剂“乳铁蛋白”,且另有两种营养强化剂未标明含量及营养素参考值。张小姐认为,该蛋白粉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遂向法院起诉。法院查明,该蛋白粉使用了“牛磺酸”和“低聚果糖”,却没有标明这两种营养强化剂的含量及营养素参考值,其“乳铁蛋白”的使用量更是超过国家标准100倍,遂对此案作出了“退一赔十”的判决。

  巧克力“无证包装”

  2013年12月,江先生在一超市购买了三款礼盒包装的“逸柯斯”手工巧克力,付款2316元。随后,他发现该巧克力是以散装形式进口到国内,超市却将其包装成礼盒后再出售,而包装行为属于生产行为,但超市并不具有生产许可证,遂诉请该超市“退一赔十”,最终获得法院支持。

  那些食品进口商挖的“坑”

  手法1 故意将“到期日”标示为“生产日期”

  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的法官介绍,国内一些食品经销商会从境外进口已过期食品。这些食品原包装的底部通常喷印着日期,并且原包装上会用外文标明“到期日见底部”之类的字样。进口商采用“偷梁换柱”的手法,用加贴的中文标签遮盖外文的“到期日见底部”字样,并在中文标签中将原喷印的到期日标为“生产日期”,以此延长保质期。

  手法2 未经检验检疫而私自进口到境内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每一批次的进口食品都必须由经过备案登记的国内经销商向我国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办理入关手续,经检验检疫合格后颁发卫生证书,并加贴经过备案的中文标签,方可入境销售。而实际操作中,部分进口食品整批次未加贴中文标签,经销商也未能提供该批次产品的卫生证书。

  此外,因疫情、食品安全事件等原因,质监总局可以发布公告或禁令决定停止进口从特定地区进口特定食品。而不少商家在禁令实施期间私自从境外进口违禁食品(或原材料)并出售。

  手法3 未办理生产许可却擅自加工食品

  对于某些裸装食品的包装(如巧克力)需申领生产许可证,但部分进口商为了更好地销售产品,进口裸装食品(含有运输包装)后,在不具备生产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将进口食品包装或简单加工为预包装食品进行销售。“在分装过程中,分装场所的温湿度、整洁状况、污染物防控情况以及消毒设备等条件均直接影响了分装后食品食用的安全性。”上海市长宁区法院的法官陈婷婷表示。(“新华视点”记者黄安琪)据新华社上海3月13日新媒体专电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