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23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进入8月下旬,各大高校又将陆续开学了。这其中,一大波的新生也将迈入大学的门槛。所以眼下,购置入学装备、填充新学年的行囊成了他们的头等大事。
随着数码产品的盛行,现如今,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早已成了学生们开学的标配,几件下来花费轻松过万。对此,家长们也很是无奈。一方面,这些产品都是数千元、甚至上万元,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另一方面,有报告显示,由于沉迷于电子产品、缺少运动,很多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还不如中学生。
那么,国外的大学生使用数码产品也会赶时髦吗?如何让电子产品发挥助力学习、开阔视野的功能,而不让它成为单纯的娱乐工具、拖累学业?家长和学校又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接下来,我们就带大家去看一看。
身处亚洲的印度软件产业非常发达。在这样一个环境当中,印度的大学生对电子产品必然有着浓厚的兴趣。不过,在印度留学的刘晓宇介绍,当地大学生消费理性,会根据家庭经济实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并不会一味追捧高端。
刘晓宇:现在在大学里,很多老师都要求不交纸质作业,对数码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印度IT业非常发达,大学生意识思维强烈,最大的体现就是很多印度年轻人特别喜欢苹果,但由于贫富差距,只有中产以上的家庭买得起苹果,不会特别苛求父母为他买苹果。印度大学生现在会把目标放在中端或低端智能机,或其他数码产品上。
青年人过度关注和使用电子产品必然带来的问题是跟亲人疏离和户外运动减少,印度的家长们对此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
刘晓宇:社会、学校鼓励年轻人,去激发他们对数码产品的兴趣。一方面为了消费市场,另一方面提高年轻人的开化度。当然,家长普遍反映,前几年在印度街头上,很少能看到戴眼镜的印度人,但这几年印度街头的年轻人戴眼镜的越来越多,而且现在APP越来越多,他们和亲人的交流、户外活动变得越来越少。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都不知道在干什么,都在看手机不理他们,心理上有点不太接受。
《全球华语广播网》俄罗斯观察员张舜衡说,俄罗斯当地的大学生使用数码产品并没有引起多少社会关注,一是在市场竞争之下,这类产品的价格相当亲民;二是天生爱好运动的俄罗斯人不会轻易被电子产品绑架。
张舜衡:在俄罗斯,手机和笔记本或许已经沦为中小学生的标配了,智能手机在年轻人群中普及程度特别高,俄罗斯各大运营商为了吸引新客户大幅提供购机补贴优惠,在充分市场竞争的情况下,数码产品的价格也早已是白菜价,大部分俄罗斯家庭都可以承受。专家们也对沉迷于电子产品的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问题感到担忧,但战斗民族天生爱好体育运动,因此并没有引起多少社会关注。
张舜衡说,俄罗斯大学对数码产品的使用几乎是完全鼓励的态度,甚至有的大学从老师到学生都是苹果产品的坚定拥趸者。而且,不仅学生拥有数码产品,连大学教室里也高度数码化。
张舜衡:俄罗斯大学对数码产品的使用,几乎是完全鼓励的态度。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知识早已不仅仅是凝固在泛黄的书页里,而是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新的资讯、想法、发明在各个学科领域中快速交叉发展,而只有现代化的数码产品才能提供这种快速获取知识的机会。不仅学生拥有数码产品,连大学教室里也高度数码化。学生们可以在不同地点用自己不同的数码产品,轻松完成小组作业,老师也可以在第一时间作出修改和指导。数码产品只是一个生活工具,像吃饭时用的刀叉,没有必要因噎废食。
澳大利亚观察员胡方说,当地的大学生们一般都是自己赚钱来购买所需的数码产品,不会给家庭平添负担。而且,由于澳洲人热爱运动的天性,大学生们当然也不会因此而放弃了亲近大自然的机会。
胡方:澳大利亚大学生对一些新的数码产品也没什么抗拒力,在经济许可的情况下,他们也会选择不断的更新购买。不过对于这一点,澳大利亚高校并不会特别的反对,更多的是采取一种不反对、不支持的态度,主要因为在澳大利亚人眼里,大学生大都已是成年人了,很多经济上也已经独立,如果你对一些新的数码产品感兴趣的话,那就多打几份工,多赚一份钱,花自己的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无可厚非。另一方面,由于澳大利亚的电子产品通常并非是天价,比如如果你看中一个平板电脑,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也就是工作三四天就能够赚来的钱,并非是奢侈品。虽然澳大利亚的年轻人也沉迷于电子产品,但澳大利亚的整个民族特性就是热爱大自然、热爱运动,所以绝大部分的年轻人并不会因为电子产品而荒废了锻炼身体,那些沉迷于数码产品,足不出户的现象在澳大利亚只在极少数的学生中存在,并不是普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