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天起,国家质检总局将对儿童安全座椅实施强制性认证,未获CCC认证的产品,将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这是继上海、山东、深圳等地将儿童强制使用安全座椅写进地方性条例及法规后,又一项国家强制性法规的出台。
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却发现,不光在生产环节还需进一步严格规范,在使用环节家长脑子里也缺少一根“安全弦”。
贴“3C标”也鱼龙混杂
“从9月1日起,没有3C标识的儿童安全座椅我们是不能卖的。”上周末,记者从沪上多家商场看到,儿童安全座椅从适用体重或年龄段来分档,目前不仅在售的国产的儿童安全座椅都贴上了3C标识,连价格不菲的进口儿童安全座椅也基本上都从“欧标”或“美标”换上了中国的“3C标”。
据悉,要拿到3C认证,这些儿童安全座椅都须经过四道“测试关”,包括:静态试验、动态试验、燃烧试验和毒性试验四项;尤其座椅的机械物理强度,例如安全带是否结实,座椅、安全带的吸能性能等,都要经过严格测试。通过后,每个3C标志后面都有一个随机码,每个随机码都有对应的厂家及产品,可供消费者在国家质量认证中心进行编码查询。
此前,国内大概有300多家安全座椅生产厂家,有1/3企业生产的产品因此没法“过关”。
然而,虽然强制认证有利于市场的自我规范,但记者了解到,部分生产厂家为通过认证,会采取好的材料去做送检产品,而批量生产的产品会采取更加便宜的材料;另外有研发实力不强的企业,会向一些知名企业采购样品,回去根据样品进行拼装处理参与验证。
仅一成使用安全座椅
据汽车之家的最新问卷调查显示:52%的车主不知道质检总局出台3C认证规定;有66%的用户表示在购买儿童安全座椅时对安全性及质量存在疑虑。
从实际使用率上看,目前全国有孩子的有车家庭对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率仅为一成;五成家长担心孩子不愿意坐;两成家长觉得购买成本高,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而即使是全国第一个将安全座椅强制使用规范写入城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的上海,上述情况也不容乐观。
据交通部门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超过1.85万名14岁以下儿童死于交通安全事故,死亡率是欧洲的2.5倍、美国的2.6倍,交通事故已经成为14岁以下儿童的第一死因,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缺少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另一份数据显示,全球销售的儿童安全座椅中,六成是“中国制造”,但中国人自己使用它的比例却只有1%,即便在一些大中城市使用率也不到5%。
专家呼吁,要真正让孩子坐车安全,并不是简单贴个3C认证就万事大吉。一方面,国家在认证体系之外,还应多对量产产品进行抽查;另一方面,必须进一步规范家长对孩子坐车安全的行为,对儿童安全座椅强制使用全国立法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