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2亿元成交额——这是去年“双11”阿里巴巴旗下平台创造的纪录。有预测认为,今年“双11”交易规模或将迈入千亿级。在这短期、巨量的消费热浪中,今年“双11”的消费金融应势崛起,成为不容忽视的新现象。
数据显示,2015年“双11”支付宝平台的交易峰值达8.59万笔/秒。以往,这一支付平台在“双11”的主要任务是保证支付顺畅,而今年,蚂蚁金服把消费信贷、消费保险和新型理财等业务也推向这个试验场,进一步改变其固有“支付工具”的形象。
“负债”消费这一观念正在更多的年轻消费群体里蔓延。有业内人士分析,类似手机、电器等高价产品,分期支付更能刺激大众消费,对于中低消费人群的刺激作用则更为明显,以花呗用户为例,月均消费1000元以下的人群,月度消费金额提升了50%。
今年3月底,央行联合银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大对消费金融领域支持的指导意见》指出,要积极培育发展消费金融的组织体系、加快推进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加大对新的消费重点领域金融支持等。央行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个人消费贷款额为142万亿元,2014年达到171万亿元,2015年则直逼300万亿元,中国个人信贷类消费金融市场进入爆发期。
消费保险成为消费行为的另一“催化剂”。记者了解到,今年包括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太平洋保险、泰康保险等9家保险公司联合蚂蚁金服保险平台,推出5大类超过30种消费保险服务,从商品质量、价格、物流、售后到商家持续经营能力,消费保险出现在各个环节。
蚂蚁金服保险事业群的总裁尹铭说,利用保险机制促进消费达成,从资金、质量、物流等各环节提升消费体验,化解售后纠纷、提供意外损失的经济补偿已经成为经典的消费新金融模式,这也催生出基于消费产生的消费保险。
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和商业应用,更多消费场景让消费类金融体量持续扩大。蚂蚁金服方面表示,“双11”不只是支付试验田,也已经成为更多金融服务的试验田。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副教授唐涯说,我国金融环境是以生产型为主导的方式,即企业信贷占比高、个人消费信贷占比低,这种方式会表现出金融抑制的情况,个人消费信贷是被严重抑制的,正是这种抑制给了消费金融生长空间。
有业内人士指出,高大上的金融已慢慢渗透进每个普通人的消费生活中,而且在“双11”整个消费链路上都发挥作用,未来征信体系的逐渐完善将释放出更大的信用价值。同时,中国的消费结构正从生存型消费向品质型消费过渡,消费的升级使得消费金融迎来爆发。
据艾瑞咨询等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预测,未来几年,消费金融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19年将达到3.398万亿元的水平。
“近几年,消费金融逐渐成为政府扶持发展的创新金融业态,各类消费信贷产品层出不穷。这表明互联网金融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不仅仅是局限于例如像支付宝余额宝理财的产品,已经深入消费领域,关注人们信用消费的需求。”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分院院长金雪军说,这种消费金融的意义还在于它是一种普惠金融的实践,国家政策也一直在提倡普惠金融,金融机构的开放创造与消费需求共同形成了一个新市场。
各种消费类金融崛起正在塑造一个“新金融”环境。日前在杭州举办的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提出了“五个新”,其中就包括“新金融”,在马云看来,“新金融”将会影响未来30年的发展,而且“新金融”创造的环境,将更注重中小企业、个性化企业和青年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