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要闻>正文

P2P消费金融如何活出“花样年华”

时间:2016-12-09 08:20:22    来源:中国网    浏览数:46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专业团队资金积累风控经验缺一不可

  ■信用大数据"打包式"服务或能锦上添花

  酝酿了许久,张强还是决定,接下来,公司未来的发展重心将转向消费金融。作为北京本地一家中小P2P平台的创始人,张强认为,随着史上最严的互联网金融监管细则的落地,像他们这样大小规模的P2P企业要想实现转型,向消费金融倾斜是“大势所趋”。

  其实并非只是张强一家企业对消费金融抱有期待,随着监管态度的明确与细则举措落地,过去一直野蛮生长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正忙着转型求生存,而消费金融正成为P2P网贷平台趋之若鹜的“救命稻草”。

  “转型是‘找死’,不转型就是等死,与其等死,不如在夹缝中寻找一线生机。”这是当前从业者的普遍心理。

  但消费金融到底能否扭转乾坤,包括张强在内的多位P2P平台的创业者对中华工商时报记者坦言,“我们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边做边看吧。”

  市场异常火爆

  临近年关,在各大互联网、金融类相关年会或论坛上,企业界大佬们和专家学者的头脑风暴的话题中,出现频率颇高的议题莫过于消费金融。的确,这一年以来,已经成为四方角逐新战场的消费金融可谓异常火爆。

  这份火爆的背后,一方面是由于监管政策的“高压”,使得曾经主要为中小微企业贷款服务的P2P平台,开始“一窝蜂”的转型做消费金融产品;另一方面,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潜力被业界普遍看好,使得各方巨头纷纷涌入。

  据艾瑞咨询发布的一项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为60亿元,2014年交易规模突破183.2亿元,2015年市场则突破千亿元,预计未来几年仍将成井喷式发展。

  这组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给业界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

  是什么支撑消费金融行业短时间内快速引爆业界?中国耀盛金融科技事业群总裁郭鹏在接受中华工商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政策在推动消费金融行业发展上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他说,今年以来,消费金融行业不断迎来国家层面的重大利好政策,如在积极培育发展消费金融组织体系、加快推进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加大对新消费重点领域金融支持、改善优化消费金融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新消费领域的细化政策措施。“这些重大利好政策为消费金融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给力的外围环境。”

  除了政策方面的因素,消费环境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在郭鹏看来,我国居民的消费升级带来了消费结构的巨大变化,也是构成了消费金融快速发展最不可或缺的因素。“当前,居民消费需求正从衣食住行等必需品和半必需品向休闲娱乐等非必需品转移,庞大的消费需求和日益改变的消费环境,需要一大批提供消费需求的金融产品和公司。”

  除了上述原因,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离不开生态圈和产业链中各环节的通力配合,而内部环境的优化也是消费金融得以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郭鹏告诉记者,互联网金融经过几年的发展,已逐步从粗放、扩张向精细化转变,互联网消费金融方面也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生态圈,在资金来源、资产获取、风险防控和不良催收等主要的环节上形成了一系列专业的服务公司,为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提供相对完善的服务和支持。

  经济发展模式发生改变,政策走向的引导加上相对完善的生态圈,这一切在业内人士看来,意味着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迎来了巨大的机遇,并且有可能成为未来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域可挖潜的“蓝海”。

  但作为行业里的一名资深从业者,郭鹏的切身感受是,“互联网消费金融在当前的宏观环境下,前景虽然是光明的,但道路却是曲折的。”

  仍面临诸多难点

  监管的重拳出击加上消费金融行业的美好前景,使得不少P2P网贷平台“一窝蜂”的挤进消费金融领域。

  “在监管之下,很多网贷平台已经找不到更好的商业模式和赢利点,必须开始寻求转型,消费金融则成为众多P2P网贷平台转型的首选。”郭鹏对记者如是说。

  那么,作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一支重要力量,P2P平台能否成功借助消费金融实现转型,消费金融能否真的成为该类企业的“救命稻草”?一位P2P创业公司的负责人对记者坦言,“虽然目前大多数平台都在说转型,但具体如何转型,借助消费金融转型是否可行,其实大家都比较迷茫。”

  一方面,消费金融领域正呈现竞争白热化局面。据中华工商时报记者粗略统计来看,消费金融的炙手可热,吸引到的入局者并非只有P2P网贷平台,当前,在线下,传统银行从消费信贷发力,凭借良好信用背书抢占市场;线上,蚂蚁金服、京东金融、苏宁、中国耀盛等综合型互联网金融企业也早已深耕。

  另一方面,由于“扎堆”涌入消费金融领域使得行业风险较为集中,暴露出问题也更多。对此,郭鹏直言,“消费金融并非网贷平台在重监管下的‘救命稻草’,P2P平台企业转型消费金融还将面临几大难点。”

  首先,消费金融从风险控制到经营理念以及业务流程都与传统的P2P网贷业务相比有较大的差别;其次,消费金融资产端的开发速度慢、成本高等问题不容忽视;此外,对于那些意欲转型消费金融的平台企业而言,自身的管理能力和企业的团队建设方面,能否适应转型的需要也是不可不考虑的因素。

  如何破解这些困局?郭鹏认为,确定做消费金融业务的平台企业,首先一定要评估好自身是否具备做好消费金融的实力和能力。

  其次,消费金融是一个专业性较高的细分领域,因此对于一定要转型的P2P平台企业而言,想通过消费金融解决当前困局,专业团队建设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包含经验丰富的风控团队和催收团队、有强烈互联网思维的产品团队以及技术扎实的研发团队等;其次必须有足够的资源积累,如良好的资金获取渠道、海量的数据积累以及丰富的风控建模经验等。

  对此,上述创业企业负责人也对记者表示,“P2P平台企业如果想要转型,就要正视摆在面前的诸多问题,没有资源、没有数据积累,没有完善的团队建设和风控体系等,恐怕很难践行。否则,在盲目的转型过程中,蓝海也可能会变‘死海’。”

  风控+模式创新

  虽然转型之路并非坦途,但这也并不意味着P2P平台企业在消费金融领域里完全没有机会。可究竟如何才能在竞争日渐加剧的背景下抢占自己的一席之地,俨然是各大平台企业领头人亟待面对的考题。

  “其实,无论是传统银行还是互联网巨头或者是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创业公司,在面临巨大的竞争局势下要想获得一席之地,我认为,风险控制和业务模式是核心。”郭鹏对记者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

  郭鹏解释说,传统银行多通过信用卡等形式开展消费金融业务,互联网巨头企业一般将消费金融融入到电商链条中,而一些创业公司的消费金融模式更是多种多样,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在风险控制方面要有识别和监控能力;在业务模式上,需要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之处。

  风险控制方面,郭鹏认为,对于互联网消费金融来讲,提高对风险事件的识别和监控能力,首先一定要靠大数据,通过大数据建立风控模型以此来对用户进行个人画像,数据越丰富对用户的甄别精准性越高;其次,消费金融领域建立信用风险共享系统,防止多头借贷;再次,行业建立反欺诈联盟,加强反欺诈能力,杜绝各种诈骗行为,减少行业经营风险。“我们将一些有价值的大数据融入到风控模型里面,利用云端分析,来提升风险控制的能力。一方面,它能保障用户能通过更低的成本获得小额借款;另一方面,也保证了运营平台对风险的有效识别。”

  风控能力是考验消费金融的底线,对此,专家也认为,在新的经济环境下,风险识别的能力与风险管控的水平,不仅是消费金融业务创新与发展的生命线,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各大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中泰证券分析师程娇翼表示,“未来,建立动态风控模型、能够为不同用户提供差异化、多样化信贷服务的消费金融机构在竞争中握有主动权。”

  而业务模式方面,当前,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存在严重同质化的问题,创新明显不足。“作为行业的从业人员,应敏锐观察到市场的调整,避免恶性竞争,警惕盲目跟风,要找准自身优势和特点,探索出适合自己的业务发展模式,在擅长的领域深耕细作。”

  郭鹏告诉记者,“通过我们长久以来服务中小企业发现,很多中小企业需要的金融服务并非是信贷或者保理的某一块服务,而是需要一个‘打包式’服务。”所谓“打包式”服务,郭鹏举例子说,作为快金的母公司,中国耀盛为一个内陆欠发达地区的区域性、处于龙头地位的超市连锁企业提供一个打包方案,在商业保理、小额信贷等服务的基础上,加入消费金融服务,既能帮助连锁企业实现资金支持,又能提供先消费后付款的消费体验,打通C端到B端。

  当前,随着更多巨头进入消费金融领域,未来整个行业的竞争势必将持续加剧。对此,有专家指出,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企业重中之重是先修炼好“内功”。同时,要鼓励探索各种不同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以推动整个消费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内容未经本网证实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