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独家原创>正文

大数据、信息网:用新技术挤走“权力任性”空间

时间:2015-03-08 22:21:35    来源:西北新闻网    浏览次数:46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支招 大数据、电子眼、信息网:用新技术挤走“权力任性”空间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的这句话迅速引起热议。2014年,国务院共开了40次常务会议,有21次部署了“简政放权”。毫无疑问,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让权力不再任性”成为代表委员关心的话题。不少代表委员认为,通过科技的手段提高政府职能的公开透明度,加强政府部门履职的程序监管将有效挤压权力的“任性空间”。

  “权力任性”源自不透明和自由裁量权过大

  “采取多项措施制约权力的任性,是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的关键。在我看来,‘权力任性’很多时候来自政府工作的不透明。”全国人大代表郑雪君说,“现实中权力任性的情况还是很多的,比如城市规划方面,大家都说‘规划?鬼话!’问题就出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不公开,领导一句话就可以随便改!”

  “部门的权力是为群众、社会服务的,一个部门到底有多少权力,需要理清权力清单。”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敖汉旗北京流动党支部书记薛志国认为,从以往情况看,事情怎么办、找谁办,要带什么材料,多长时间可以办完,由于公开程度不够,许多权力事项还属于“内部掌握”,给来办事的群众、企业带来许多不便。特别是一些制度制定时本来就比较模糊的自由裁量权,同样的事,10天也能办,1天也能办,同样的违法,罚多少,拘几天,执法部门在自由裁量权内可以随意定,这就为权力寻租创造了条件。

  网络“阳光”缩小权力“阴影”

  令人欣喜的是,不少地方政府正在利用全新的技术积极进行尝试,让权力晒太阳、推行网上办事、再造服务流程,对政府权力空间形成制约。

  2015年初,贵阳市启动“数据铁笼”行动计划,通过制定统一的数据技术标准,优化、细化、固化权力运行流程和办理环节,合理合法分配各项职责,以实现网上办公、网上审批和网上执法。贵阳市监察局局长王军说:“运用大数据编制制约权力的笼子,能上网的行政权力全部上网。保证权力运行全程电子化、处处留‘痕迹’,让权力在‘阳光’下清晰、透明、规范运行。”根据行动计划,贵阳市在市交通管理局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两个单位开展试点,以达到针对不同对象编制不同笼子的目的。其中,交管局重点编制制约个人执法行使权力的数据铁笼,住建局重点编制制约部门行政权力的数据铁笼。

  “权力公开了,找关系、托人办事的减少了。”浙江省人力社保厅法规处处长夏春胜说,阳光政务、互联网晒权正在探索破解中国社会长期以来的“先托人后办事”的潜规则,让部门的权力没有办法任性。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透明、可视、留痕的特点,对于实现权力阳光化运行、堵塞权力任性空间、创新民生服务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浙江省委党校副校长何显明说。他认为,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应重视科技创新,既为有效执行制度提供有利条件,又为制度创新提供有力支持。把科技手段融入制度设计之中,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科技含量显得越来越重要和紧迫。

  湖南省近年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很快,但也出现了高速公路管理局“塌方式”腐败。针对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相对集中在招投标环节的问题,湖南省大力推进招投标制度改革,成立全省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通过科技手段将招标的过程公示,有效地遏制了腐败的发生。有人大代表认为,现代电子信息和网络技术打造了公开、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显著提高,原来一些靠托关系、走门路甚至行贿受贿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失去了存在的空间。

  电子监管扎紧制度的“篱笆”

  “事实上,当前我们党委、政府在很多时候并不缺少制度,关键在于执行制度的人如何加强对人的监管,降低个人因素对自由裁量权的影响。”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道真县纪委书记郑维勇说。

  在浙江,很多原先开车很任性的驾驶员现在变得规矩多了。“没办法,原来违章后在交警队可以花钱或找关系摆平,现在交警的电脑联网了,所有的违章都必须在网上依法处理,谁也搞不定。”杭州的张先生无奈地说。

  还有不少地方政府在办事大厅引入电子监管系统,对群众提交的办事需求办理流程进行全程监管,相关部门如果存在违规、逾期等问题,将自动进行提示。广州等地还通过采取的GPS全球卫星定位技术、身份识别等现代信息化手段,将公务用车管理、公职人员廉政管理纳入电子监察系统。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朗玛信息技术股份公司董事长王伟认为,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严谨化和精确化等特点在规范权力空间时充分显现。在政府管理中,把各种工作流程固化于信息系统之中,通过电脑程序设定科学合理的岗位目标、工作权限、职责范围和行为规范,并且各种行政行为都会在网上留下痕迹,大大压缩诱发不廉洁行为的“灰色空间”,达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精细化的效果,在大大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体制、法律上存在的漏洞、死角和盲区,起到扎紧和筑牢制度“篱笆”的作用。(新华社记者:方列、王丽、王政、刘良恒、张丽娜)(图片来源于新华社 大巢、朱慧卿、商海春制图)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