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正文

年味浓文化味更浓 浙江衢州“花样百出”过春节

时间:2018-03-02 18:00: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浏览数:46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中新网衢州3月2日电(见习记者 周禹龙 通讯员 李啸 徐聪琳 蓝晨)古城门前“衢味年”、新春文化走基层、衢味庙会……2018年春节,浙江省衢州市以“放歌新时代,文化进万家”为主题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节庆文化活动。

  衢州全市城乡开展的千余场文化活动,大多是百姓“唱主角”,受益群众达百万人次。衢州也以浓厚的文化氛围展现了富有地域特色的民风民俗和人文精神。

接财神 许军 摄

  古街唱起传统文化主角

  2018年的春节,“年味”浓,文化“味儿”更浓。一场场文艺演出和文化活动不仅是广大群众庆祝新年的一种形式,更是成为了衢城最具魅力的文化符号。

  为了让人们充分享受到文化大餐。白天的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从大年初一开始举办“水亭门·民俗衢味年”活动,常山喝彩、廿八都木偶戏、婺剧、竹马、断头龙、江山坐唱班等一系列国家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民俗表演在这个春节与民众见面。

衢州春节年味浓文化味更浓 许军 摄

  “伏以。好啊。伏以!好啊!”2月18日下午3点,水亭街城门旁正在举行民俗活动、国家级非遗常山喝彩的展演。丰富的唱词内容、浑厚饱满的声音为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也吸引了在场观众叫好连连,现场掌声阵阵。

  “喝彩一般在结婚、上梁、祝寿、春种、秋收、开业的时候进行演唱,图个吉利、热闹、喜庆,后来慢慢的走进人们的生活,是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常山喝彩歌谣第六代主要传承人曾令兵邀请现场观众一同参与到“上梁”喝彩中,他道一句:“伏以!”举着手机拍摄的人们就接一句:“好啊!”

  “上梁”是民间建房的一个习俗,也称“升梁”、“上大梁”,指的是建房竣工前安放屋顶那根主梁的仪式。据曾令兵介绍,常山喝彩歌谣中的“上梁”有12道步骤,现场展演了采梁、赞梁、祭梁、浇梁、谴煞、升梁、抛梁等7道步骤。据悉,2014年11月11日,常山喝彩歌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而从正月初四开始,衢州市区的天妃宫和鹿鸣公园里,婺剧、越剧、京剧等各种戏曲展演你方唱罢我登台,好不热闹。婺剧进文化礼堂巡演8场次,受益群众8000人次;天妃宫、西区鹿鸣公园“春节唱大戏”惠民文艺演出31场次,受益群众30000人次。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吸引前来游玩的游客十多万人次。

  衢州市图书馆“‘梨园贺岁·百戏昇平’戏曲文化主题图片展览”,儒学馆开展“字以溯源——衣食住行话字源”系列活动,衢江区开展“针炙魂·康养城——百名将军书法展”,江山市开展“玩味十足——中国民间玩具展”……在衢州,春节妙趣横生展万象。

衢州“花样百出”过春节 谢丹 摄

  基层传统民俗年味浓

  除了衢州市区,正月里,衢州各地的基层文化也唱起“大戏”。

  在衢江区廿里镇里珠村文化礼堂,舞龙队成员换上了表演服,准备舞龙。“咚咚咚”,敲锣声响起!只听见有人吆喝了一声,一个高大的龙头便凌空而起,在人群中拨开一条道,人们跟着龙头奔跑起来。黑夜中,龙头龙身内亮着灯光,连起一道霓虹,在文化广场上盘圈、打转。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鼓乐,这原汁原味的舞龙民俗艺术呈现在了村民面前。

  “我小时候就会舞青龙,没特意学过,看着家里大人舞,自然而然地就会了。”72岁的吴金明说,在他小时候,每年正月,村里都会组织起舞龙队进行演出,“十里八村的人都会跑来看。”据里珠村文化管理员杨金龙介绍,村里的舞龙历史至少有一百年。

  “来来来,大家看这里,面带微笑,1、2、3……”正月里,江山市大陈乡大陈村的村歌广场上热闹十足,村里上至头发花白的耄耋老人,下至嗷嗷待哺的可爱婴儿,全都穿戴一新,喜气洋洋,定格微笑,用拍摄2018年“全村福”的方式庆祝春节。

舞龙表演 谢丹 摄

  “村子里这么热闹,真有过年的感觉。文化礼堂唱大戏,全村一起拍合照,真有意思。”83岁的村民汪月仙说,每次过年村里拍“全村福”她都到场。

  “青青荷叶清水塘,鸳鸯成对又成双……”2月18日晚上,柯城区航埠镇万川村的文化礼堂传来阵阵欢快的锣鼓声。300多名村民欢聚一堂,观看了这场由衢州市九九花婺剧团演出的“我们的村晚”节目。

  舞台上,婺剧演员们用歌舞、戏曲等不同形式展现了当下农村生活的新风貌,表达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贵妃醉酒》《火烧子都》等经典的婺剧节目轮番上阵。村民们不时地用手机拍照和摄像,有些村民还随着节拍哼唱,现场掌声不断,热闹非凡。

  “希望以后村里多多举办类似的活动,让我们返乡的游子也能过一个不一样的春节。”在杭州工作回乡过年的陈琳说。(完)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内容未经本网证实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