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雪山脚下的丽江古城(蔺以光 摄/本刊)
购物店冷冷清清,主要景区游客明显下降……正在对旅游业“刮骨疗毒”的云南省无疑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五一”小长假的数字就是一个晴雨表。随着云南旅游团费普遍上涨,“五一”期间全省旅行社日均接待游客数量比4月15日前下降56.9%;一些旅行社生意清淡,酒店、餐饮、航空、客运等相关行业也受到波及。
阵痛一度引发了外界对于云南整治旅游业的质疑与争论。有的从业者认为,云南通过多年努力才跻身全国旅游热门省份的行列,整治会导致团费大幅提高,再难吸引游客,最终丧失旅游市场。而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将导致旅行社、酒店、购物等旅游相关行业全部崩盘。
然而,现实未必如此悲观。也以“五一”小长假的数字为例,尽管有多项指标下降,但“五一”期间全省接待游客641.34万人次,同比增长21.51%,其中过夜游客同比增长33.87%……这些现象,一方面足以证明云南旅游市场的实力、潜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也与此次云南旅游强力整治后,全程无购物的舒心、出钱买服务的轻松、清清爽爽的市场环境重构不无关系。
事实上,云南旅游市场所存在的种种问题是全国旅游市场矛盾和困惑的典型缩影。当前,我国居民消费步入快速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旅游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但旅游产品供给没有跟上消费升级的需求,强迫购物、零负团费、打骂游客……在种种饱受媒体和游客诟病的旅游乱象背后,是中国旅游业由来已久的畸形生态。
要改变这一状况,关键在于增加旅游产品供给,通过提升服务水平、商品的独特性和性价比,激发游客消费的意愿,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一句话,坚定而坚决地推进中国旅游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这就要求,发展旅游业,不能依赖“坐地生财”的粗放模式,服务要更加专业化、产品要更加特色化、市场分类要更加精细化。只有通过优化供给,才能不断提升旅游市场的吸引力,助推消费动力的释放。
从此角度而言,云南出台“史上最严”的旅游市场整治措施,不仅仅是为了重塑“七彩云南”的吸引力,同时也是在为中国旅游业实现华丽转身趟路。(文/王研 侯文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