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要闻>正文

银行卡人均消费金额首现两连跌 第三方支付迅速崛起

时间:2016-12-09 14:32:00    来源:中国网    浏览数:46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央行12月1日发布的支付数据揭示了一个最新动向——近三年来,银行卡人均消费金额首次出现同比下跌,而且是连续两个季度(第二、第三季度)同比下跌。

  这与非银行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迅速增长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在移动支付迅速崛起的背景下,2016年第三季度非银行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的金额,超过了2014年支付机构累计发生网络支付业务的总额。

  挖财研究院王艺红认为,以上两组数据反映了传统银行业务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受到一定冲击,而第三方支付借助于生活化、移动化、金融化等特点迅速崛起。

  非银行网络支付:单季度规模超2014全年

  《2016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下称“支付数据”)显示,社会资金交易规模持续扩大,全国支付体系平稳运行,支付业务量稳步增长。

  不过人们在利用银行卡进行消费的行为上发生了明显变化,比如第三季度使用银行卡进行消费的人均金额同比下降0.30%,第二季度下降3.27%。这是该指标近三年来首次出现同比下跌,而且是第二、第三连续两个季度同比下跌。

  银行卡卡均消费金额的变化也明显出现拐点。近三年来,只有2016年的第一、第二、第三季度出现下跌,而且是连续三个季度下跌。在2016年第三季度,人们银行卡卡均消费金额为2379.19元,同比下降12.40%。

  与此同时,第三方支付迅速崛起。第三季度,移动支付业务66.29亿笔,金额35.3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97%和94.45%。

  如果单指非银行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的规模,也是迅速增长。第三季度,非银行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440.28亿笔,金额26.3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6.83%和105.82%。这一数据,已经超过了2014年支付机构(包括银行、非银行)全年的规模。

  数据背后的消费习惯改变

  王艺红认为,前述数据其实并不意外,因为目前第三方支付、互联网支付迅速发展,其用户既有传统银行用户的迁移,又有“长尾”效应——即大量不被传统金融覆盖的人群也被纳入服务范围,因此出现了一定“跷跷板”现象。

  此外互联网支付还有一些明显的优点,比如生活化,第三方支付通过与居民生活紧密结合,打通了水电煤缴费的生活支付链条;移动化,智能手机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移动支付的发展;多元化,除了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主流支付企业,还有一些依托细分市场的支付,比如航空领域,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另一方面,前述数据背后其实还有新生代消费者习惯变化的影响。随着85后、90后人群成长并进入消费金融领域后,其对网络的热衷也在悄然改变着社会的消费方式。以线上支付普及率极高的杭州为例,许多年轻人出门已经没有带钱包的习惯。挖财信用卡管家用户数据显示,在线上信用卡消费中,90后刷卡笔数最多。

  此外,“宝宝”类货币基金的规模化和现金管理的工具化,使得用户可以借助移动设备进行基金投资和现金管理,这也带动了用户移动支付、网络支付规模的增长。

  在前述大背景下,传统银行也在积极进行互联网化。国内商业银行纷纷加大资源投入,在强化传统电子银行优势的基础上,多维度、多层次发展互联网银行业务。比如拓展移动金融,开支互联网融资业务,拓展银行直销平台,探索线上供应链金融等等。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内容未经本网证实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