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福州12月16日电(记者 孟昭丽 尚昊)武夷山九曲溪两岸,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竹筏工王建明划着竹筏漂流而下。方竹、紫竹、斑竹、罗汉竹……参差摇曳的竹子一路散落点缀在缓坡浅滩之间。
“九曲溪是游武夷山的精华,武夷竹是游九曲溪的必备。”和游客们聊起武夷山的竹子,王建明头头是道:“各位坐的筏是毛竹拼的,我戴的斗笠是箬竹编的,连撑排的竿都是苦竹做的。”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武夷山属典型的中亚热带混合竹林区,全市目前有大大小小的竹子100多种,全市竹林面积63万亩。长久以来,于武夷山区的民众而言,密布的竹海曾与连绵的大山一样,意味着贫穷。
“以前在家里种水稻,勉强能够填饱肚子,一年下来也没有什么积蓄。”王建明说,如今仅靠撑竹筏这一项,一个月可以挣到四五千元。
在九曲溪,像王建明这样的竹筏工有740多人。小小的竹筏,在过去的一年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120万人次的游客,为当地带来了近1.6亿元的收入。
曾经不起眼的竹子近年来却为武夷山区的脱贫致富注入了新的活力。“毛竹全身都是宝,生长周期短,可以有效地替代木材,是不可多得的低碳产业。一年生的毛竹可以用来制作工艺品、造纸,四到五年生的毛竹则是不可多得的建筑材料。”武夷山市林业局高级工程师邵柏君介绍说。
在武夷山市一家竹木制品公司记者看到,1100多种竹制品分类排开,让人惊叹于小小竹子的“无限可能”。除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竹筷、蒸笼、果盘之外,竹子还被制成桌椅、沙发等家具,给人带来一种质朴与淡雅清新的体验。
这些竹制品不仅以年出口4000吨的规模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还借助当地政府搭建的“武夷山竹业网”这一电商平台插上新的翅膀,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而竹产业中的大部分,将流入当地村民钱包。
“现在在岚谷乡,毛竹已经支撑起了村民们一半以上的收入,带动村民增收30%至40%。现在,我们乡的年人均收入已经突破了一万元,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岚谷乡书记陆光明说。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意象,然而,在武夷山市林业局产业发展股股长连东红看来,小小的竹子所连结的,不仅仅只有传统,还有未来。
“中国人自古便与竹子有剪不断的情缘,在武夷山区,竹制品曾是祖祖辈辈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但是现在,竹制品的制作却面临着失传的危险,通过竹产业的带动,不少年轻人开始学习这项技艺,推动传统遗产的回归。”连东红说。
作为中国国家林业局授牌的“中国竹子之乡”,武夷山市去年全市完成竹业总产值17.1亿元,同比增长91.7%,其中竹(笋)加工产值13.75亿元,同比增长123.6%。
“竹产业已经成为武夷山市经济最富生机、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繁荣了农村经济,成为农民受益面最广的产业之一。”武夷山市林业局局长杨立忠说,“我们将通过科学管护毛竹、发展竹下经济、培育龙头企业等举措,力争实现2020年全市竹产值45亿元的产值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