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讯)近日,有江苏丰县市民刘娟、李厚华、王斌等九人联名给记者来信反映,他们于1987年10月份,通过徐州日报社招聘上岗,担任《徐州日报》驻丰县发行站报纸投递工作。报社在2006年发出通告,让这些人停止工作,在家待岗。可等到后来没等到工作,等来的竟是自己被报社解聘,而且没有一分补助的消息。他们也多次通过信访、法院、劳动仲裁等方式进行维权,由于徐州日报社是政府机构,背景特殊,没有一家单位为他们的不平而伸出援手,无奈之下求助于媒体,希望对他们的事情进行呼吁,能够引起有关部门重视,早日解决相关事宜。
通过了解记者得知,他们这些人自1987年参加工作以来,几乎每一天都奔波在乡村泥泞的小路上,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认真的把每一份党报党刊都送到订户手中,每个人担负着二十多个行政村的发行投递重任,他们的点多线长,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十三个小时左右,开始时每月的工资只有40元,作为党报党刊投递发行员虽苦虽累他们没有任何怨言,没有向上级领导伸过手,在岗位上一干就是20余年,现已50岁左右。在投递工作中他们把自己的自行车就骑坏了十几辆,身体也不同程度地患有座骨神经疼、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就这样从风华正茂一直干到两鬓斑白。在2006年徐州日报社只考虑自己的一点利益,置《劳动法》与不顾,自行停止自办发行,将其投递交给了邮政局。这些人无故失去了自己最热爱的岗位,他们的青春基本上已献给徐州日报的自办发行事业,让这些年过半百的人还能到哪里去寻找工作,哪里有人要他们?他们曾几十次的找到徐州日报社,只要求给他们办理养老保险和生活代养费,报社连门都不让进。
在万般无奈下他们把徐州日报社告上法庭,各级法院都以超过仲裁期限为由,将其诉讼申请驳回。法院只是判定他们的申请超过仲裁期限不予受理。明眼的人都知道,徐州日报社是党的喉舌,谁敢惹他们。
徐州日报辩称刘娟、李厚华、王斌等人在2006年之前系徐州日报社丰县记者站所聘发行人员,其工作性质为非全日制用工。大概为上午送报,下午务农或打工,2006年底,徐州日报社在发行体制改革过程中以足额发放了补偿金。还说他们的申请远远超过法定仲裁时效期。他们这样讲是站不住脚的、是不攻自破的。在当时,徐州日报社每天送达丰县正常时间是8点30-9点30之间(有时晚点),再由县——乡的三轮车投递员(每车负责几个乡)送到各乡镇徐州日报社发行站,然后由乡镇投递员一份一份的投递到用户手中。大镇光徐州日报就近600份,加上其它报刊每天约千份报纸,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商贸等近400多个点,近40个行政村,90多个中小学,投递员不光要送《徐州日报》,还要送徐州报业集团的《彭城晚报》、《都市晨报》等多种副业小报,每天工作到晚上8点左右,第二天早上5点多出发,才能赶在当天报纸到达前送完头天报纸。这怎么说是非全日制呢。
说超过法定仲裁的有效期限,2006年10月听从报社安排在家待岗至今。报社没有任何与他们签订书面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也就是说不存在什么时效之说。时至一审法院限期要求报社提出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却自始至终没有提供。但徐州泉山区人民法院在明知双方没有解除劳动关系,以及报社没有证据证明解除劳动关系的情况下,泉山区人民法院荒唐的以过时效为由驳回申诉人的诉求,是错误的。报社声称给他们足额发放补偿金,更是子虚乌有,他们从没领到过任何补偿金。更可气的是徐州日报社还假冒他们的签字,他们申请笔迹鉴定,可法院就是不予采纳。
报社现在感觉到他们的理由慢慢站不住脚,又抛出有的人没能干够20年。按劳动法规定在一个单位工作3年以上,这个单位必须办理劳动保险,何况是一干二十年未曾交任何的养老保险。这都是在国家社会保险统筹制度实施之后的事,再去强调部分人员工作了18年、19年、20年还有意义吗,对此徐州日报社是有悖良心的。
无奈之下他们才走上上访之路,五上北京、七下南京,无数次至徐州向有关部门反应问题,但无一个部门肯理会,都称不属于他们管,那应该属于谁管呢?现在他们中有一人身患绝症,生命垂危,前些时间在徐州日报社门前讨说法七天七夜无任何人出面接待,报社数次报警,警察知道我们的情况后,都比较同情他们的遭遇。
刘娟、李厚华、王斌等人表示;“不求地方政府机关多公平、公正的解决问题,唯求他们给我们这些发行工作做出一些贡献的人,解决一点实际问题,我们只求三分公平,二分生存希望,应交的养老保险和部分最低生活保障金,使我们老有所养,有病能医。我们相信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中国共产党最讲实事求是、诚实守信,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让老百姓冤有处说,苦有处诉。徐州日报社是挡不住公正的,我们的事总有一天会得到解决的。我们决心一告到底,坚决为自己讨回公道,继续去北京上访,不讨回公道决不罢休!”
就此事的进展,记者将继续跟踪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