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武汉大学一名大四学生在体质测试中猝死。这样的悲剧并非个案。记者近期调研发现,青少年体质下降已成不争的事实,而作为增强青少年体质的重要抓手,体育教育在校园里存在感很低,且体育课越上越“温柔”。在全社会高度重视智商、情商的同时,如何引导青少年走出“动商之困”?
动商成短板:
“在德智体美劳五字教育方针中,‘体美劳’都与‘动商’有关。”“动商”概念提出者、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说。
王宗平解释,动商即运动商数,主要包括运动素质、运动意识、运动机能,是人类挖掘、发挥运动天赋和运动潜能的能力。与智商、情商一样,动商表现在生活各方面,“比如敲打键盘,考验手指灵活度,这也是动商的体现”。
然而,我国青少年动商有待提高。从1995年就开始关注青少年运动素质的王宗平最直观的感受是,现在很多孩子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日常运动量严重不足,耐力和力量成为最突出的短板。
“现在大学生男子1000米跑、女子800米跑的平均水平分别在4分27秒和4分20秒左右,而在1985年至1990年期间,男子平均水平是3分50秒,女子是3分40秒。”王宗平说,假设现在的孩子与当年的父母在同一时空赛跑,父母到达终点时,孩子还得穷追120米到150米。
男生普遍存在上肢和肩背力量不足问题。江苏省教育厅公布的部分高校2014级大一新生身体素质测试结果显示,大一男生一分钟引体向上的平均数不到3个,合格率仅为2.9%。
“我们调研发现,目前初中男生一半以上无法完成一个标准的引体向上,豆芽菜、小胖墩等体型的孩子越来越多。”王宗平说。
1985年至2014年间,国家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过7次学生体质监测。比较这7次监测结果发现,尽管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但青少年的体质没有明显好转,有的指标甚至大幅下降。
《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中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4.16%的大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不足1小时,15.99%的大学生不做课间操,26.94%的大学生不愿意参加长跑锻炼。
“埋头写作业,上网购物娱乐,以车代步出行……生活方式的种种变化使青少年渐渐由动转静。”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刘庄小学体育教师施飞说,“缺乏锻炼,体能怎么会提高?”
动商被误伤:
施飞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在他的记忆中,全国中小学曾开展过跳马、垒球、标枪、单双杠等项目,大学则有中长跑等项目。然而,90年代中期以后,这些项目因被认为“危险系数高”而逐渐淡出校园。有的高校由于担心学生受伤,一度甚至取消了运动会。
“就怕学生有半点闪失”的顾虑成为校园体育项目锐减的无形推手。
“一旦在校园中发生学生运动受伤甚至死亡事件,无论学校是否尽到安全防范责任和及时救助义务,都会被外界默认为第一责任方,在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的现实情况下,这种‘责任’还会被无限放大。”施飞表示,久而久之,体育教师只能不断降低体育项目的难度和运动强度,体育课越上越“温柔”。
“不运动,自然没有运动损伤,但孩子抵御外界其他伤害的能力也会降低,只会越来越‘伤不起’,反而容易成为脆弱的‘玻璃人’。”王宗平说。
美国春田学院体育与健康教育系教授刘展研究发现,在美国约有3000万14岁以下少年儿童参加有组织的体育运动,其中每年有超过350万人在活动中受伤,62%的运动损伤发生在训练阶段。
“运动伤害并没有使美国学生对体育运动望而却步。”王宗平认为,中国的体育教育不能因噎废食,鼓励孩子运动并不是放任孩子受伤,而是希望他们变得更强壮、更勇敢。当然,在运动过程中,我们要讲究科学,加强防护。
动商被忽视:
与体育锻炼标准一降再降相反,中小学语数外等“主科”学习难度不断增加。在高度重视智育的同时,学校常常忽视对学生动商的培养。
记者调研发现,期末、高三不上体育课等“潜规则”仍在许多中小学畅通无阻。在一些高校的体质测试中,找同学“代考”之风盛行,大家对体育成绩弄虚作假见怪不怪。
“社会将文化成绩作为判断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是体育教育自觉或不自觉让位的根本原因。”王宗平认为,这也直接导致社会不将动商作为学生的核心能力来培养。
一些中小学生家长表示,虽然明白体质的重要性,但首先看重的还是文化课成绩,体育及格就行。在很多学校,如果孩子体育棒而“主科”差,往往会被贬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我们过早过多地开发孩子的智商,使知识教育逐层下移。同时,情商教育也逐渐得到社会认可,只不过已被部分家长狭隘地理解为‘关系学’。”王宗平表示,事实上,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孩子最缺乏的是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抗挫折能力等,这些“看不见的能力”很难通过知识传授,而体育锻炼对其培养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科学认知动商,
一些专家认为,要全面提升青少年的运动素质、运动意识和运动机能,需要全社会对动商进行科学认知与实践,引导学生热爱运动,养成适量运动的习惯。
其一,要科学认知运动损伤。“只有通过科学锻炼,才能减少运动伤害。”王宗平说,要培养孩子的动商,首先要积极鼓励他们在校园中动起来,家长、学校和社会应该消除对运动损伤的认知误区。
其二,提高体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一些体育教育工作者建议将体育列为中高考选考科目。
其三,营造全民运动的氛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王宗平认为,如果说提升医疗水平是追求被动健康,那么开展全民运动则是追求主动健康。“健康中国”应从全民运动破题。
“学校应当鼓励学生放下手机,走出教室,走向操场。”施飞说。(半月谈记者 朱婉君 凌军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