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近年关,当众多互联网公司员工大晒年会和年终奖时,美团内部却是哀嚎之声四起:
“别的公司过年不是发红包就是发年终奖,我们敬爱的组织啥都不发,年末还扣员工薪资,这是打算亮刀子变相裁员了吗?”
“提成政策讲完了我算了一笔账,商家那边不用上门谈业务了,提成连路费都不够,现在在美团干已然没有任何意义了。”
“各位美团的管理层也是够辛苦的,为了减轻公司负担,为了让小bd赶紧脱离美团的苦海,日思夜想制定各种指标和任务,让bd们得到升华!非常感谢各位领导的良苦用心!就想问下,什么时候给补偿呀?”
事实上,自2016年美团不断被爆出变相裁员传闻以来,底层员工们的哀嚎和抗议就没有停止过。三四线城市自营转代理、修改提成政策、下调员工工资、强制员工转岗等一系列被美团官方解读为“转型”的举措,在洞悉一切的员工看来,无疑是在变着法子裁员,并逃避法律规定的裁员补偿,是典型的“过河拆桥”之举。而这一切的根源,则是美团被日益增长的财务压力扼住咽喉,不得不“悬崖勒马”:紧急停止烧钱模式,转为盈利导向,并为此采取了一系列开源节流的举措。数万名底层员工,则不幸成为“节流”诉求下的牺牲品。
那么,美团底层员工的噩梦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迫于上市压力 为节流大举裁员
时间必须回溯到2016年1月。
当时,美团在F轮融资中为了获得33亿美元的“救命粮草”,竟不惜与投资方签订了对赌协议:协议规定,美团点评必须在两年内IPO,且融资后估值超过200亿美元的IPO才有效,否则,美团点评需要将投资金额的120%赔给投资人,即近40亿美元。
这一轮建立在对赌基础上的融资,一度将美团的估值推到了历史最高点,但同时,也对美团的营收能力构成了极其严峻的挑战。根据媒体报道,2014年美团点评共计亏损23.94亿人民币,而2015年这一亏损数字扩大到了105.37亿人民币。也就是说,美团要在两年内结束年亏逾百亿的“亏损马拉松”,转而向资本证明自身的持续盈利能力,并持续推高估值,才有可能兑现对赌协议规定的IPO承诺。
超2万美团地推员工的命运,正是在一节点上迎来分水岭。作为美团曾经的“核心竞争力”,强有力的地推铁军曾经让美团迅速在团购领域占据头把交椅,此后又在外卖领域同样建立起领先优势。然而,此一时,彼一时,随着团购业务的衰落和外卖业务的成熟,美团显然已经“用不上”数量如此庞大的地推团队。在迫切的盈利诉求下,美团开始为压缩运营成本而削减地推人员数量。从2016年6月开始,美团数度陷入大规模裁员风波。初期官方还通过各种方式“辟谣”,到后来,面对大量员工在社交网络上的现身说法以及媒体的报道,更关键的是美团内部已然出现离职潮,渐渐地,对于裁员的传闻,美团已经不再辟谣。
融资输血、压榨商户 难填资金缺口
在忙着大举裁员的同时,美团也没有停止融资的步伐。
就在拿到F轮的33亿美元的半年以后,美团又接受了华润的G轮融资,这是截止到目前美团的最后一轮融资。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融资额度对外严格保密,美团只公布了投资方为华润,对于融资金额和估值只字未提。依照行业惯例,外界普遍推测美团这一轮融资金额不太理想。
(美团历年融资情况)
前有33亿美金融资额入账,半年后又拿到新一轮融资,与此同时还在收缩战线、大举裁员以压缩成本,按理说,美团的财务状况应该大有改观才对,然而现实却是,美团的财务压力非但并没有因此而缓解,反而呈现变本加厉的趋势。
最明显的信号是,从2016年第四季度开始,美团针对商家大幅开涨佣金,并强行捆绑名目繁多的营销产品,以快速增加营收。此种以短期利益为导向对商家进行过度压榨的行为,不但激发了全国多地一波又一波的商家抵制潮,甚至连地推员工都看不过眼,反思公司不应“什么产品都给商家推”。很难说这样的局面是高层事先没有预料到的,更可能的解释是,美团为了缓解迫在眉睫的资金短缺,不惜牺牲长久以来与商家建立的鱼水关系,只求快速变现,落袋为安。
不过,美团的财务压力并没有因此得到缓解。目前,团购、外卖和酒旅,是美团三大主营业务。其中,团购已然没落,造血能力不足;外卖不但看不到盈利希望,反而持续烧钱;酒店方面,面对强敌环伺的局面,同样需要烧钱打开市场。巨大的烧钱黑洞,正在吞噬着美团融到的资金以及来自商户的“献血”。
一同被吞噬的,还有投资人对美团的耐心与信心。有消息称,近日有投资人抛售美团老股,价格比美团上上轮融资时的70亿美元更低。也就是说,在投资人眼中,当前美团的估值已经不足70亿美元。
员工被裁,商家背离,投资人耐心耗尽——失道寡助的美团能否重现昨日辉煌?时间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