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频道 > 曝光台>正文

国内首幅菩提树枝书写百米长卷《金刚经》亮相南沙

时间:2017-02-20 12:40:03    来源:社会法制网    浏览数:46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国内首幅菩提树枝书写百米长卷《金刚经》亮相南沙

  成卷的宣纸缓缓展开,十几分钟后,一幅用从南沙十八罗汉山菩提树下拾来的菩提干枝作笔写成的百米《金刚经》映入眼帘。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无不落笔遒劲有力、行云流水。这样用菩提树枝写的《金刚经》百米书法长卷,在国内还是首创。

  这幅书法作品,是由广州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沙书法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邓皓明精心构思数月,用20天时间书写完成。

  菩提树枝写经文 化腐朽为神奇

  今天(2月19日),邓皓明在南沙向记者展示了用菩提树枝作笔书写的行楷百米长卷《金刚经》。午后的阳光洒在宣纸上,散发出淡淡的墨香,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工工整整,卷首绘有如来画像和一尊"阿育王柱",卷尾绘有观世音画像。据了解,这幅作品今年年初二(1月28日)开笔,今天才书写完成,长达百米,宽35厘米,多达1035行、约5200字。“以往我书写的长卷,多为3-4米长,这次用菩提树枝写百米长卷,还是第一次。”邓皓明说。

  记者看到,邓皓明用来书写《金刚经》的菩提树枝,长约25厘米,树枝下端弯曲。如何把《金刚经》全文竖行书写入一百米的宣纸长卷?邓皓明坦言,在书写前,对每行多少字,行距多少,都进行了精心考虑,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数。并且,在用菩提树枝作笔书写的时候,由于树枝比较硬,蘸墨以后宣纸一湿更容易破损,而这百米长卷竟能”一气呵成“,这其中的力度的掌握,靠的是在书法上的长期积累。并且,落笔前精心构思,落笔时也要十分专注,“有时候一写就是四个小时”。

  谈到为何用菩提树枝作笔写《金刚经》,邓皓明认为,相比起毛笔,取自植物的树枝更适合用来书写经文。而且这枝来自南沙十八罗汉山的菩提树枝,不是从树上折下的枝条,而是在树下拾到的干枝,用干枝写经文,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意味。“树枝干朽还可以作笔书写美文美字,其实,人也一样,只要用心、努力,用好了,都称得上优秀。‘天生我才必有用’。假如别人暂时不用你,也要自己用自己,发挥自己的作用”。

  邓皓明还介绍,《金刚经》共有六个版本,这幅书法作品选择的是较为原始也较为通用的版本,由鸠摩罗什翻译,朗朗上口,便于传诵。谈到《金刚经》的内容,邓皓明说,洋洋洒洒五千余字,他印象最深的便是“真”意和“善”字,体现的是大爱和慈善。

国内首幅菩提树枝书写百米长卷《金刚经》亮相南沙

  树枝书法技艺 增添乐趣寄托情感

  今年60岁的邓皓明从小喜欢写写划划。 “我父母的字都写得很好看,我从小写字,毛笔、硬笔都有” ,上世纪90年代邓皓明曾两次获得全国书法一等奖。而用“树枝”作笔书写,则缘起于他的一段知青生涯。上世纪70年代初,邓皓明作为一名广州知青,下乡到罗浮山下的一个农村插队,一干就是几年。干完农活之余,他常常喜欢用随手可见的树枝在田间地头练习硬笔书法。回城之后,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硬笔书法爱好,并作为首批会员,于上世纪80年代参加了广州硬笔书法研究会。受其中一位前辈的启发,加之一直对知青时代的“树枝”书法存有感情,邓皓明开始有意识地尝试着用树枝写书法,这一独特的树枝书法技艺经历多年的练习也日益精进。龙眼、荔枝树枝、竹枝、香蕉叶梗等,像铅笔一样稍作处理,便成为他手中的笔。去年,邓皓明以菩提树枝作笔,书写了唐玄奘翻译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北宋传奇状元宰相吕蒙《寒窑赋》全文。

  用树枝作笔,对邓皓明而言,这是出于“增添乐趣、寄托情感”的考虑,“譬如在荔枝节上聚会,就可以选用荔枝树枝作笔书写苏轼的诗歌;在龙眼节的活动,则可以用龙眼树枝;而选用香蕉梗叶书写,用粤语来讲有招财的寓意;而莲梗中通外直,用来写《爱莲说》很恰当;书写经文,则适合用菩提树枝、竹枝,根据书写的不同内容,选用不同的书写工具,这本身就起到增添乐趣、寄托情感的作用。” 邓皓明说。

  用书法作品 记录新城发展

  邓皓明在南沙居住了十几年,书写过不少与南沙有关的书法作品,还曾于2014年1月用竹枝作笔完成2.1万多字、长4米、宽1.63米的《南沙新区发展规划》硬笔小字书法作品,去年5月,完成1万多字的《南沙自由贸易区批复》毛笔小楷书法作品,用独特的方式,记录南沙日新月异的变化。

  “信息时代、互联网时代,很多人习惯用电脑打字,从而出现了提笔忘字的现象,但是以毛笔为主的传统的书写方式不能丢,书法作品,是传统文化、国学文化的载体之一,必须发扬出去。” 邓皓明说。近几年,邓皓明经常参加一些书法交流活动,他希望能让书法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进军营、进厂矿、进机关、进企业,让书法深入人心。

  据了解,接下来,邓皓明有意向携带这幅以菩提树枝作笔书写的百米长卷《金刚经》,前往国内外一些寺庙进行交流,并根据港澳台、侨联、统战等部门的需要,参与书法展览活动以及 “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活动,尽可能发挥文化信仰的感染作用,促进书法乃至国学文化的传播。

  记者许琛、通讯员南宣摄影报道: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内容未经本网证实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