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频道 > 曝光台>正文

青年女科学家李赞:在通信研究的路上砥砺前行

时间:2017-03-23 14:40:26    来源:社会法制网    浏览数:46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随着通信在经济建设、国防安全、尖端科技等领域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对其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这样一位青年女科学家,她带领科研团队,针对国家实际应用需求,解决了高安全、高可靠通信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先后研制出我国独立自主的新一代应急通信系统、认知抗干扰跳频芯片、频谱感知传感器网络……因此荣获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她就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教授李赞。

\

青年科学家李赞。本人供图

  李赞,1975年生于陕西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综合业务网理论与关键技术(ISN)国家重点实验室“通信信号处理”研究中心主任。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被授予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等称号、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资助。以第一完成人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28项。

  求索之路,路漫漫兮夜以继日

\

李赞与同事进行课题组学术研讨。本人供图

  一路“保送”又一路“破格”的李赞,却坚称自己是一个“反应迟钝”的人——原来,“聪明”竟然不是一个科学家的必备素质。

  小时候上学,老师经常跟李赞父母谈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这孩子上课从来不举手发言?李赞说,因为上课听不懂,就怕老师提问,站起来脑子一片空白,什么也答不上来。“当考试得了第一名,别人都说我是好学生,却不知道我在背后付出了比其他同学多好几倍的功夫和时间。”

  读博士的时候,李赞写论文也是最慢的。别的同学在博士一二年级就出论文了,李赞快上博三了都没有写出来。姑娘急了,又像小时候一样天天给自己加班加点。在博三一年的时间,李赞竟写出了7、8篇论文,发表在了级别很高的国际期刊上,还获得了学校的优秀博士论文资助。

  李赞从小性格外向,兴趣广泛,唱歌、跳舞、练素描、写书法、办板报,还参加了学校鼓乐队……在唱歌方面更是得到了名师指导,并获得过不少奖项。当年和她一起学习的三十位学员,二十多人都考上了音乐学院。后来很多人都好奇李赞为什么没有选择唱歌,她的回答很简单:“因为听话。我一度也想以唱歌为职业,父母却不同意,认为既然功课好,就该去学理工科,将来好找工作。父母为我选专业的时候,完全没有想到未来会成就一个科学家。”而李赞自己也是在上研究生以后才逐渐明白科学是什么。

  在李赞看来,该做的事情就要全力以赴,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一如她的父母,明明没有打算让女儿走音乐之路,却仅仅因为女儿喜欢就给了她极其“专业”的投入——一小时80元的学费、一套又一套昂贵的演出服、录制三四百元一盒的金属带……每次老师上课,妈妈都会用录音机录下来,把自己也学成了半个老师,女儿在家练声,妈妈能听出好坏对错,给她纠正。在那个并不重视孩子业余爱好的年代,得是多么不功利的父母,才能为孩子“业余”的事情做出如此不业余的努力,也因此造就了这个毫不懂得功利的孩子——所有的回报都不是求来的,水先到,渠自成。

  科研高峰,峰巍巍兮锲而不舍

\

李赞指导学生做实验。本人供图

  打开百度百科,键入“通信”,这个词的浏览次数是42.64万次;而键入“跳频通信”,这个词的浏览次数却只有3.36万次。

  跳频通信是通信中一个很特殊、但却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它是一种最常用的扩展频谱无线通信方式。

  李赞说:“在20世纪40年代,通过跳频技术能够实现抗干扰的可靠传输,也就在那时跳频通信被正式提出。”目前,跳频通信已广泛应用于卫星通信、蓝牙设备以及短波、超短波通信等多种领域和场合。“跳频通信通过频率跳变,带来了很多良好的性能。它的抗干扰、抗衰落能力强,可实现高安全、高可靠传输。”李赞介绍到。

  2001年,硕士毕业的李赞留校任教,成为了一名青年教师。面临团队力量、经费支持均不足的艰苦困境,她毅然选择了“跳频通信”这一极为特殊、难度系数很高,但又是国家科学发展中亟待突破的研究领域。

  针对日益复杂的无线电磁环境导致跳频通信性能逐步下降的现状,是否存在更优秀的跳频序列使得系统传输性能有效提升呢?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深入思考,李赞带领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并实现了多方面的理论和技术突破。

  “打个比方,如果说频谱监测是‘眼睛’,我们就是要让可靠通信系统用上这个‘眼睛’,让它‘看得见’‘分辨得出’能用的信道在哪儿。”李赞介绍说。

  2015年底,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共同颁发的“中国女科学家奖”,这让一直默默从事科研事业的李赞走进了大众的视野。颁奖词中是如此评价李赞的:“她研制出了我国独立自主的新一代流星余迹通信系统,出版了国内该领域第一本专著。”

  这一次,李赞带着她的新的研究成果亮相。新一代的流星余迹应急通信系统,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为我国进入科技强国行列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流星余迹通信,通俗地讲就是利用天上流星的余迹,能够起到传输信号的一个通信电路的作用,来实现一种通信,它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应急通信的方式,也是高安全、高可靠的通信方式之一。”李赞介绍到。

  “许多人喜欢做纯理论研究,而不愿做实际的系统开发。因为做系统的周期很长,且需要集体智慧和团队协作,个人很难作为第一完成人署名,影响找工作、评职称。”李赞说。而李赞是一个“另类”的科学家,她既喜欢做“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东西”,也同样重视学术理论研究。

  为师之道,身先士卒而后授业解惑

\

李赞与学生在校园里漫谈。本人供图

  “可以说是我的导师把我领上了科研之路,也可以说是导师改变了我的人生。”李赞对导师金力军教授充满了感激和崇敬之情。

  李赞永远记得这样一幅画面:那年冬天,导师金教授带着她和一位师弟到河北霸州(原霸县)做实验。由于信号接收不理想,李赞和师弟从破房子里钻出来准备爬上去调整天线头。零下十几摄氏度的气温已经让天线塔上的铝条被晶莹的冰包裹成冰棍,两个人愣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就在这时,金教授从屋里出来了,年近60岁的她一个箭步抓着天线杆子就往上爬,没有片刻犹豫。

  这件事给李赞留下深刻印象。金教授用行动告诉她为师之道的奥义;为师生涯,她用行动传承师者品德——身先士卒、言传身教。

  如今的李赞也是一名博士生导师。在引导青年人才特别是学生从事科研工作,她也有自己的见解,“导师对学生科研教育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导师能给予学生榜样的力量。”

  李赞认为:“导师要全力扶持学生去做,利用自己的平台,多给学生机会,让他们了解国家需求,激发他们创造力。”

  在进行关于流星余迹通信研究时,由于要避开信号杂乱的闹市,寻找偏僻无人处设置通信设备,李赞带着学生住在破旧的招待所,每天早晨背着沉重的频谱仪、示波器等近百斤重的东西到十几公里外的实验点做测试。到晚上,再把这些沉重的家伙悉数背回。一起做测试的学生来来去去,只有她日复一日地坚持了将近两年。

  李赞认为,导师的作用就是承上启下。“比如需要好的研究方向,学生在高校看不到市场,无法把握方向,此时考验的便是导师的能力。其次,导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给他们更多的平台,多参加国际会议等。”

  科普之路,事虽小而益无穷

\

李赞指导学生室外测试。本人供图

  2016年6月初,李赞作为陕西省最年轻的代表参加了中国科协九大,有幸在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的重要讲话。让她印象深刻的是:习总书记强调,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李赞认为,这是非常有战略眼光的。“创新的主体是科技人员,未来的科技人员就在硕、博士研究生,大学生,甚至中小学生之中,他们直接决定着中华民族的持久创新能力和未来。因此,培养全民的创新精神,提升我国整体科学素质,使青少年由崇尚明星转为崇拜科学家,科普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全民科普是一条必经之路。而科学家做科普责无旁贷。”

  李赞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等一些奖项后,便融入了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群体中,加入了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协会定期组织活动,包括科普进校园。“让院士去给中学生、大学生做基本的科普,会安排不同学科的代表,有学医的,学海洋的,像我是学通信的,学生显示出极大的兴趣,而且去的都是比较偏远的地方。”

  “我觉得走进校园、走到基层做科普很有意义,心灵上得到满足,是我以前做科研获一个奖项或者写一篇论文的成就感完全无法比拟的。”在李赞看来,一位优秀的科学家不仅要在研究领域有所贡献,更重要的是积极投身社会公共服务。

  在当选2016《中国妇女》时代人物时,李赞说:“能够获此殊荣,我觉得不是对我个人的认可,而是整个社会大众对于科技女性的认可。社会需要发展,发展需要科技,科技需要女性。希望通过广泛的宣传,鼓励更多的女性投入科技事业,使中国科技女性迅速成为高科技创新行业的重要角色,让科技女性也成为一种社会常态,撑起我国科技事业的半边天。”(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芊芊 实习记者 王思雨)

  记者随笔:

  在李赞的身上,我们看到很多可贵的精神,正所谓: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求索之路道阻且长,唯有夜以继日、艰苦奋斗,方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言传身教,上行下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乃教之根本。唯有身先士卒、修身正范,方能桃李满天下。

  全力以赴的做事,不讲条件,不计得失。唯有不畏困难、锲而不舍,方能攀上科研高峰,一览众山小。

  目前,我国从事科研工作还远未实现科技队伍的多元化。希望在不久的未来,科技女性真的成为一种社会常态,撑起我国科技事业的半边天!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内容未经本网证实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