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驳的水泥地上,一名肤色黝黑的圆脸少年飞起一脚,足球划出抛物线,正中球门左上角。少年有些兴奋,抱住了同伴,圆脸笑得舒展开来。
这位12岁的少年名叫尚国林,在年初的“花样年华杯”全国青少年五人足球邀请赛上获得了“最佳球员”的称号。
尚国林所在的球队是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迎新乡小学足球队。这支几乎全部由留守儿童组成的足球队,每天在水泥地上训练,却一路过关斩将得了个全国亚军。
乡村足球队震后“重生”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迎新乡,地处当地西南边缘。总人口仅1.4万人、位置偏远。迎新小学在校学生328人,留守儿童占比超过70%。
因为地处山区,操场成为了孩子们为数不多的玩耍场所。“2008年前,学校的操场还是泥巴地,那时候我们就有自己的一支足球队。”校长高晓庆介绍,2007年,这支球队曾在县一级的比赛中崭露头角,“那时候曾有过想法,想把足球这一块发展起来”。
但突如其来的一场地震,打乱了所有计划。作为重灾区之一,“汶川地震”造成绵阳市安县(2016年更改为“安州区”)47万人受灾,而117所学校房屋垮塌42.1万平方米,学校全部停课。
灾后,重建。直到2013年,恢复元气的迎新乡小学开始重拾组建足球队的想法。“这时候已经是水泥操场了,虽然没有绿茵地,条件比以前还是好一些。”马顺洗说。
马顺洗是这支足球队的总教练,也是学校的副校长。他回忆,那年刚组建的足球队就在安县的比赛中取得了名次。“回来以后,我就和校长、老师们商量着把足球队搞起来,让更多的孩子充实足球队伍。”
水泥地上的小学足球场
落实起来,阻力不小。迎新乡小学没有标准足球训练场地,只有一块50米长、28米宽的水泥地。马顺洗介绍,没有足够的资金改善“硬件”,学校从“软件”入手,“照着标准规格找焊工焊了球门,搭了一个足球室,配了100多个训练足球。”
迎新乡小学足球队面临的更大阻力来自于家长。“也不是没有道理,水泥地跑起来难免磕着碰着,尤其是女孩子的家长,担心得更多。”校长高晓庆说。
高晓庆告诉北青报记者,迎新乡小学地处山区,多数学生是留守儿童,还有一些是重组家庭的孩子。这些孩子普遍会有些内向、自卑,很多事压在心里不说,“比起回到家玩手机、上网,踢足球能让他们变得阳光。我们也教家长,可以拿踢足球和孩子‘谈条件’,改掉他们的一些坏习惯。”
赢得了家长的信任,迎新小学足球队很快有模有样。水泥地上铺满绳梯,训练孩子们的平衡和协调能力;废旧的、大小不一的轮胎,拴上绳子,孩子们用腰部力量拉着绳子奔跑,用“拖轮胎”增强体能。一至六年级每个班都设有男队、女队,三年级以上的优秀队员,可以选拔到校队。
每天下午的一个小时活动时间,轮流教授足球,从理论知识到实践全部覆盖,每周五还会定期举行同年级的班级比赛,不定期会和周边学校举办友谊赛。
这支留守儿童组建的足球队,很快有了“大动作”。
村里来的球队“杀进”重庆
2016年,从安州区“局长杯”冠军,到绵阳市“绵州决”冠军,迎新小学足球队这匹“黑马”,一路过关斩将,最终代表绵阳市小学足球队,杀到2017年“花样年华”杯青少年五人足球邀请赛决赛场。
决赛由来自6个省市自治区的24支青少年球队,共288名球员参加。高晓庆说,比赛的地点距离学校380多公里,为了省钱,出发那天,教练马顺洗领着孩子们先坐公共汽车到安州区,再包车赶到重庆。
颠簸5个多小时,马顺洗领着一支30人的男队和一支18人的女队到达足球基地。这两支队伍里,最小的孩子只有8岁,最大的也只有12岁。进了场地,看到绿茵地,孩子们羡慕的表情让马顺洗鼻头有些发酸。而环顾周围不少来自俱乐部的青少年球队,落差更加凸显。“1月份气温挺低的,俱乐部的小球员们个个穿得厚厚暖暖的,我们学生身上的球队服装还是夏季的。”
为了尽可能减少支出,足球队的服装大多由当地的企业提供,一套100元左右,足球鞋几十元一双,“尽量保护好孩子,但价格上低廉一些。”看到孩子们脸上落寞的表情,马顺洗马上鼓励他们,“比赛比的是战术,不是衣服。”孩子们似懂非懂,但被鼓励后兴奋起来。
盼望能有一块绿茵球场
从1月19日到1月22日,比赛一连4天,历经淘汰赛、小组赛、半决赛和决赛,这支留守儿童组建的足球队,男队取得全国亚军,女队收获第五名。
高晓庆回忆,那天比赛成绩一出来就在乡里“炸开了锅”,“有家饭店给我们孩子们做了横幅,等孩子们等到晚上12点多。”将近凌晨1点,孩子们坐车回到了学校,“都很兴奋,轮流捧着奖杯,叽叽喳喳讲赛场上的事情。我也高兴,觉得我们农村孩子,也是能做点事情的。”
这和她三四年前印象中的孩子们已经有很大区别。“因为踢足球改变的细节太多了,这些留守的孩子们变得外向多了,和老师们交流自然而然也多起来。”
但高晓庆仍有一块心病。尽管家长们给予很多理解,但水泥地上奔跑,擦破、磕伤总会发生,常常这边一个孩子刚跌倒哭起来,那边又有孩子摔伤。连教练也成了半个医生,医药箱成为训练场上的必备品,“绷带、消毒水、红药水、紫药水、云南白药,都是用得最快的。”
“能有一块绿茵地就好了,家长和我们也都会放心些。”高晓庆叹气道。
对话
“现在我想先考上一个好的中学”
尚国林是梅西和C罗的球迷,放学做完作业总会在网上搜一些他们的资料。在水泥地上训练,他已经踢坏了10多双球鞋。在他这个年纪最大的梦想自然是想进国家队,但他自己也明白,未来还是先要考上一个好中学。
北青报:加入小学足球队多久了?
尚国林:我今年12岁了,读六年级,三年级以后加入校队,现在踢的是球队的前锋。
北青报:家里人同意你踢球吗?
尚国林:爸爸妈妈都在浙江打工,是爷爷奶奶带我,他们都支持我的。
北青报:在水泥地上训练辛不辛苦?
尚国林:有时候会觉得累,我们学校操场是水泥的,在上面跑,胳膊和腿经常摔的。但我六年级了嘛,跌倒了歇一会儿就好了,好多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一摔就会哭。还有“拖轮胎”,我一般能拖三四个,多的时候能拖五六个,会有点累的。
北青报:为什么要踢足球?
尚国林:嗯,喜欢,一直都喜欢。而且我感觉踢了足球以后,我变成明星了。以前我挺不好意思跟别人讲话的,也没有什么朋友。后来我进了校队,连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都说我是小明星,我就很开心,一些坏习惯我也就改了,怕别人看到笑话我。
北青报:当了最佳球员感觉如何?
尚国林:嗯,是个“小金人”。那天凌晨一点多回来我都睡不着,特别兴奋。第二天一早上,我就给我爸爸妈妈打电话,跟他们说了我得小金人了,他们都好高兴。
北青报:踢足球会影响你的学习吗?
尚国林:不会啊,我以前就考六七十分,现在我觉得自己不一样了,踢完足球就想着写作业。星期六来训练前就想着先把作业写完。现在考试我都能考八九十分了。
北青报:长大以后还会踢球吗?
尚国林:以后我想进国家队,但现在我想先考上一个好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