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北京大学保安“成群逆袭”广受关注。过去20年,北京大学保安队先后有500余名保安考学深造,有的甚至考上研究生之后当上大学老师。“我们这里爱学习的(保安)还是挺多的。”一名北大保安介绍,他所住的宿舍,8人中有6人经常通过各种方式学习。北大保安的学习是多元化的,他们中有的爱好文科类书籍、有的爱看经济类的书,他们会在学校里听讲座、上自习,也有人自学日语、英语,有的保安甚至可以用英语接待外宾。(5月25日澎湃新闻)
过去北大以“旁听生”闻名,现在北大以“保安哥”而出名,这都是人们愿意看到的。事实上,不仅是北大保安,媒体也报道了其他一些高校保安的传奇。比如中山大学保安杨顺在工作期间自学英语,并为外国留学生补习中文,与一位来中大留学的瑞典姑娘上演了“现代版童话爱情故事”。相比原来的人生轨迹,他们的奋斗确实可以称得上“逆袭”。
这种保安的“逆袭”发生在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不足为奇。虽然这些年来,人们对大学有各种各样的理解,甚至还有不少尖锐的批评。但不管如何,在整个社会版图中,大学还是相对讲学习、重才华的地方。在大学校园里,不仅有可亲可敬的教授,还有勤学上进的同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身处这样的环境,大学保安重塑人生规划,愿意为未来努力,再也正常不过。
不过,从构建正常社会角度出发,这种奋进,不应该称为“逆”,而应该是“顺”,契合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印证了社会活力的充盈。一个人最了不起的,就是心中有梦想,愿意为梦想付出努力;而一个社会最了不起的,就是努力提供各种机会,能让有梦想、肯努力的人实现人生进位。如果这种“逆袭”成为一种常态,那么这个社会就是一个有活力的社会;反之,没有这种“逆袭”,或者这种“逆袭”只是凤毛麟角,这个社会的活力成色就可能显得不足。
不仅是在大学里,在整个社会中,都有着这么一群追求上进的人。他们起点可能不高,出身可能卑微,但依然有着一颗奋斗的心,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出彩。而且,这种对人生梦想的追求,不仅仅是对财富的渴望,还有很多人憧憬“诗和远方”,不愿把生活庸俗化,把未来功利化。
真正值得思考的是,如何营造一种健康的生态,让更多人拥有梦想,让更多人实现梦想。而这远远不是大学的事,也不应该只发生在保安身上。“旭日阳刚”和“西单女孩”的出现,曾给歌坛带来别样风景。与其说这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如说是一种社会现象。单讲演唱技巧,他们未必实力超群,而真正打动人心的,是那种不甘平庸、奋力向前的姿态,或者说人们从他们的歌声中听出了这样的姿态。这也启示我们,打造一个健康的社会生态,让更多人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是多么重要。
可以讲,能够培育“逆袭保安”的社会,是令人向往的。这些“成群逆袭”的保安告诉我们,在艰难的社会现实面前,永远不要失去信心,永远都要保持一股淋漓的士气。这个社会确实很复杂,但也很丰富,“逆袭”的保安就是一种正能量的社会缩影。不过,或许由于“逆袭”的还是少了些,所以才会引人关注。在公众心中,其实希望有更多人实现人生“逆袭”,并成为一种常态。倘能如此,这样的人生是美好的,这样的社会也是美好的。(毛建国)